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刘桂英等:高三历史教学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周长森:高中历史教学研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最新热门    
 
佚名: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册试教的体会

时间:2009-10-18 17:24:59  来源:佚名
 

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册试教的体会
上海市五三中学
 
我是五三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更严格地说,我是五三中学的高一历史教师。1991年,我们学校被定为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我便开始了高一历史教材(中外历史合编教材)的试教,两年后推开,至今已整整12年了。2003年,我校又被定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新教材使我有了接触第二套高一历史教材的机会,因此,我很感谢新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也很乐意去试教这套教材。

新教材的试教已近一个学期,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套新教材有很多的优点:

1、图文并茂
当你打开教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漂亮的彩色图案,几乎每一页都有,有的甚至一页中有几幅,这是以往任何一套历史教材或其他教材所及不上的。精美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学生对学习这套教材就有了主动性,他们经常会自觉地预习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事半而功倍。

2、贴近生活
最近看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0何成刚同志的文章《增强历史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其中有几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历史课程内容保持鲜明的时代性,才能充分体现历史教育对人文世界终极关怀的价值,从而揭示历史教育并不是陈芝麻烂稻谷的事儿,更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间香火的枯燥学问。”高一历史新教材正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全书共有3个主题,其中主题二通过“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生活”,其他两个主题也或多或少地和现实生活有关,如主题一“人类早期文明”中的“文字”、“国家”、“大河文明”,主题三中的“法律”等等,都与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学生很感兴趣,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积极性很高,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教材变成了学材,体现了当代社会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时代精神,更体现了人性化的时代特点。

 

3、注重文化意识
最近,陈良宇同志在调研重大科技项目时,说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话:“要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使科教兴市成为一种文化意识,渗透到各方面工作中去”,要“汇聚各方力量实施科教兴市总战略”。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不只是市政府、科学家、教育家的事,也有我们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责任。无论中外,文化一词都有教养、礼仪、习俗等涵义,表现为某种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新教材通过社会风俗的教学,注重礼仪教学,懂得社会风俗习惯,真正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尊重一些地方风俗习惯,明确礼仪随时代而变化、时代也吸收了传统的礼仪,而这一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显重要的现实意义。

4、语言富有哲理
新教材的语言非常简洁明了,并富有哲理。全书共有三个主题,每一主题开始部分都有一段“导言”,用简短的文字把这一主题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概述。教材的这一特点更体现在课堂练习册上,每一主题的练习之前都有一页“学史初步?历史应用篇”,我觉得这是我们这套教材最出彩的地方,语言优美,言简意赅,妙语连珠,一个个历史故事,一句句名人名言,读来令人奋进,令人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

5、新颖的课堂练习册
课堂练习册作为教材的辅助工具,源于教材而又不完全囿于教材,每一道题目之前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文字,当你完成这些练习的时候,会觉得你的知识又增加了不少,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而且避免了以往死记硬背的题目。因此,这本课堂练习册很受学生的欢迎。

新教材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难怪在我调查的175名学生中有143名学生,也就是82%的学生喜欢这套教材,对历史教材不感兴趣的仅有27名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5%,这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可算是值得庆幸的。高一(2)班的戴云露同学说:“我喜欢新教材,因为新教材以主题的形式叙述中外文明史,这样更有条理性,让人有一目了然的感觉,且用这样的一种排版方式更能引起我们学生的兴趣,让人更能具体深刻地了解这一主题所要阐发的内容。”高一(2)班的顾峥同学说:“我喜欢新教材,因为新教材无论在内容还是思想上都打破了传统模式,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而勇于挑战、勇于创新,是我们现代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高一(3)班的张伟同学说:“虽然我没有接触过旧教材,也不知道旧教材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我很喜欢所学的新教材。它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摆脱了初中时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的模式,通过文字、图片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带给我们全新的感觉,也让我们不再惧怕历史,并对历史产生兴趣。”高一(2)班的蔡晨同学说:“新教材摆脱了条条框框的历史教材,以新颖的主题形式给我们展现了人类早期文明、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三大板块。那些精辟、独到的语句在向我们阐释道理的同时,又使我们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每一课开始时的引言以简略概括的语段向我们总的介绍了这一课的大致内容。另外那些配有文字注解的插图更是风格炯异,令人回味无穷。精致的排版加上彩色的印刷,将我们的兴趣调到了极点。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我们将这套教材学好、学透、学精。”……

 

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但它还不尽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里我想阐述一下在试教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商榷。

1、新教材的历史感问题
新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文字、文学、史学、婚姻、家庭、法律、宗教、衣食住行、人生仪礼、社会交往等等的内容,但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历史”有些格格不入。即使一堂课上得再精彩,听课的人也会问一句:“这是历史课吗?”教材的编写者也多次强调:我们是历史教师,我们上的是历史课,因此要上出教材的历史感。我想:一套缺少历史感的教材要上出历史感,难度确实不低。新教材的历史感问题,对我们历史老师来说,已经变成非常敏感的问题,每次听课后的评课都要讨论这节课是否上出了历史感,这在使用旧教材的以往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在上面提到的15%的学生对新教材不感兴趣,主要理由就是认为教材不像历史教材。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教材第21课《史学》中提到:“传统史学重视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视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其基本特点是以民族国家的政治史为重要内容,以史料考证为主要方法。从20世纪初开始,传统史学受到崛起的西方新史学的挑战。”西方新史学“提出总体研究历史的著名口号,主张研究历史的全貌,包括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看出,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在朝西方新史学方面努力,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没有接受西方新史学的思想。只有接受了西方新史学的思想,才能理解这套教材的历史感问题。

2、新教材的体系问题
新教材以主题史的形式叙述文明发展的进程和结构,因此教材以一个个主题的内容进行教学,一节课就围绕着一至两个问题进行教学。但我在想:课与课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靠什么联系呢?以前的教材靠的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今天的教材则缺乏了联系的纽带。教材第21课《史学》中提到:“古代世界各国的史书,大体采用三种体例,即: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也许古代不等于现代?教材也不等于史书?因此我们今天的教材既不需要以年代为中心,也不需要以人物为中心,更不需要以事件为中心,而来一个创新,以主题为中心?我也不得而知。周春生老师在《高一历史教材的编撰理念和框架结构》中是这样解释的:“按照上海市第二轮课改的精神,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必过分强调体系化的知识传授。”

 

3、新教材的双语教学问题
新教材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增加了几个新的板块,如“百科知识”、“各抒己见”、“双语天地”、“史海拾贝”、“史海指南”、“历史笔记”等等,每一个板块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双语天地”,在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加入WTO的今天,历史课中接触一点目前世界最通用的语言_____英语的原版教材,很具有现实意义。但问题是,全书共26课,144页,但仅1~6课、17课、24课共8课中有1~2句英语,加起来还不到一页,真有蜻蜓点水、赶时髦之嫌。刚开学的时候,我宣布把教材中的“双语天地”部分交给英语课代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每次都能精心准备,但后来英语课代表却失业了。那么是否应该增加“双语天地”的内容?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切忌喧宾夺主,毕竟这是历史的阵地、历史的课堂,这部分的内容也可以让感兴趣的学生去课外阅读。

4、新教材的思想性问题
2003年11月27日《文汇报》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2002年我国相信算命的人仍高达被调查者的四分之一。由此我想:我们历史课增加了社会风俗的内容,我们有责任让人们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世间无鬼魂。但教材上下来却不是这样的感觉。如在讲“节日”的时候,中元节是超度亡灵的节日;在讲“诞生礼”的时候,有祁子的习俗、怀孕后的禁忌、临产期的惯制等等,学生说一个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命中注定”、“前世注定”;还有许多地方如丧葬礼等使人感觉世间还是有神灵存在的。我们今天的社会提倡移风易俗,让学生了解一些过去的陈规陋习是为了什么呢?有无现实意义?如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些社会风俗习惯、宗教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另外,教材还有错别字等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更正。如:第41页大字第一行“第二世界大战”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字第二段第八行“困挠”改为“困扰”;第52页大字第一段“礼服”改为“祭服”、插图说明改为“图中团龙、麒麟、仙鹤分别是清代亲王、武一品、文一品的补子图形”;第75页“史海拾贝”部分“三伏共计30天”应改为“三伏共计30或40天”(因为有时中伏为20天);第102页小字第二段“整个西欧除了希腊之外”,希腊似乎不属于西欧;第111页大字第一行多了一个“的”字、插图说明“希罗多德双面像”改为“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双面像”;第123页“百科知识”中提到的黄金分割率出现了错误;第124页大字第三行“拳头”,可在《思想者》图中找不到拳头;第125页插图说明“佛罗伦萨设计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改为“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由于新教材还处于试用阶段(下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因此,出现某些问题也是难免的,怕的是有些知识我们老师也不懂,可能会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岂不误人子弟?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师素质要求中指出:历史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史学基本功和广博的知识面,及时了解和吸纳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备将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兼容并蓄、触类旁通的能力。”新教材提出了西方新史学的思想,展示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历史不再成为一门枯燥的死记硬背的学问,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二期课改起到开路先锋作用。 (此文写于2004年1月,结合了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