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周明学:新课标下历史教
李清:新课程背景下的“
佚名:新课程中开展主题
孙曙光:新课标下的拓展
庞友海:新情境历史材料
兰辉博客:新课程高二历
泉清鹤来:新课程学习检
泉清鹤来:新课程学习检
泉清鹤来:新课程学习检
最新热门    
 
邓日:新教材、新繁难、新困惑

时间:2009-10-18 17:25:07  来源:邓日
 

新教材、新繁难、新困惑

红岭中学  邓日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从《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的非但不能达到,相反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度。

 

该单元教材的编写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为主线,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历程。其编写特点为:时空跨越广且有很大的跳跃性,专业术语多,注重纵向联系专题性强,但其忽视了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发展的系统完整性。这些特点尽管有其一定的优势,但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而言恐怕难以消受这种优势。

 

第一、教材编写者缺乏对学生基础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了解,教材结构和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跨度的专题性学习是以熟知的系统性学习为基础的,在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下通常是安排在期末复习或高三最后一轮复习时进行,这样才能起到一种高屋建瓴前后贯通的作用。可现实的状况是我们的学生远不曾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一方面现行的中考机制让很多初级中学急功近利,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开足课时,甚至有的在初二、初三干脆停止开课;另一方面现在初中历史并入了历史与社会科学,其教材内容鲜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甚至连中国古代完整的朝代顺序线索都没有提及。在这种情况下,高一这种大跨度的专题性教材横空出世,犹如空中楼阁,师生们想说爱它,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缺乏整体连续的历史感,老师又不得不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替学生补上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到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同时也影响到教学效果,挤压了课堂师生互动、学生互相探究的时间;若不加补充的话,很多同学高中毕业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朝代先后顺序,这对新课程改革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第二、新教材的编写仅仅注重了相关问题的纵向联系突出了专题性,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横向联系。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相互影响的,正是这种相互联系才构成丰富的历史内容。新课程教材将上述三者分编为三本书,不管其主观意图如何,但客观上是将三者的联系从形式上割裂了开来。这不但有悖于系统论的观点,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见树木,难见森林,最终难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新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编写有“重能力轻知识”的倾向。重知识轻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观为大家所针砭,但新教材课后练习编写的“重能力轻知识”倾向是否可取,我看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说其轻知识的表现,我们先谈谈其课后练习的能力要求以及是否可行,每课后的练习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即“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第一、二两个部分的难度与高考历史的“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的难度不相上下,此种题型对于高三历史专业班学生来说亦属难度题,下移至高一年级,的确有点难乎其难,揠苗助长!第三部分的“活动建议”其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试问谁能给学生活动时间的保证呢!显然这类练习缺乏操作可行性。

 

第四、新教材的有些内容缺乏学科之间的协调衔接性。如“联邦制”“邦联制”等政治概念,政治学科已将其删除,而现行历史教材又将其拾起,难道这些概念真的很重要,很有时代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部分政治老师,可他们均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杜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