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祝旭东:高考历史仿真模
郑旭东:必修1第六单元
林东东:岳麓版“综合探
龙卫东:高一必修2第六
马卫东:中外历史教科书
启东:高中历史课改实施
韩学东:历史活动课的开
赵灿东:历史名师 心灵
詹华东:培养青年历史教
郭小东:历史教学改革中
最新热门    
 
马卫东:国外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

时间:2009-10-18 17:29:18  来源:马卫东
 
前言:

     前言
    在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历史教学改革日益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是那样的重   大。“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孩子究竟   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历史?”这是目前几乎每个国家的历史教   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索的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因为头脑清   醒的人们非常清楚,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为当前的   历史教学改革确定了方向和基本目标。然而,人们也非常清   楚,要想正确解答这个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逐渐把研究   的重点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想以此作为历史教学改革的最   佳切入口。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是多么的繁重、多么的艰   难。特别是在全球都热衷于追求高度工业化的技术时代的到   来的时候,这些人们的工作有时是那样的成效甚微,有时又   是那样的被无端轻视,但是,这些人们仍在奋力求索,因为   他们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   础上的:即,“技术时代带来了不可否认的利益,开拓了广   阔的新前景,但也不免有它独特的不利处。科学家目前正在   警告我们防止形形色色的危险,对这些危险的一些有声有色   的描绘往往掩盖了它们引起人们幻想的那种性质:人口增殖   已使人口密度达到了不合理的地步;土壤和土地遭到破坏;   城镇拥挤,令人窒息;动力与食物资源枯竭;两极地区融   冰,以致发生另一次大水灾;大气被损害智力的化学品所污   染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   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   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人类要想避免上   述这些危险,减少其灾害的威胁,“各个共同体必须民主地   安排必要的轻重缓急和纪律。要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是:   有关的人们应该获得充分的教育、广博的见闻和通晓事理。   这种新人必须懂得个人的行为具有全球性的后果,能够考虑   事物的轻重缓急,并能够承担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自己的   一份责任。”(同上书第7页)在“这种新人”应该获得的
   “充分的教育、广博的见闻和通晓事理”里面,包含着极为   重要的历史内容。当教育的大变革日益提到日程上来的时   候,从所担负的责任来说,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   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与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
   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不同,因而留下了风格各异的历史印迹,   并且形成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各具特色的生活方   式。这样,当现实的人们立足于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
   活方式这种种种不同的基础上,凭借那些风格各异的历史印   迹,构建历史教育的框架时,也就自然会从不同角度出发,  设计出带有不同风格的蓝图,当教育改革大潮来临之际,这
   也就为各国的历史教育改革者们相互交流、借鉴提供了可   能,并准备了极为丰富的材料。
    笔者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的广大历史教育  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历史教师,正确而深入的了解国外历史   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并以为借鉴。然而,由于本
   人的水平有限,加上材料的搜集存在不少困难,以及本书篇  幅所限,上述目的能否完全达到,笔者却没有十分把握。但   是,我仍愿意将自己积累的些许学习心得拿出来,以供大家
   评判。    本书所引用的资料,有不少取自同行的书著,在此深表   谢意。
    最后,我个人还要对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联络组织工作   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吴国珍同志表示深深的谢   意。
    马卫东
    1998年1月 于北京师范大学
   
   


请读片断:

    研究历史的注意力集中在中世纪。    二、变革中的西方史学
    与以前相比,20世纪是一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   世纪中,几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   变化。在史学方面,从20年代起,曾长期居于西方史学主
   导地位的兰克史学逐渐被陆续兴起的各种“新史学”所取   代。
    首先是文化形态史学流派的兴起。文化形态史学的代表   人物是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他的代表作是花费   了他几十年心血的多卷本史学巨著《历史研究》。汤因比用
   以指导他全部史学实践的文化形态史观是非常宏观的,他认   为,“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   国家,也不是另一个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
   会的某一群人类。”(汤因比《历史研究》中译索麦维尔节本   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第14页)在汤因比的研   究中,那些“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即“文明”,可分
   为26个。而“所有一切那些堪称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在   某种意义上都是平行的并且都是同时代的。”汤因比还对文   明的起源、成长、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关于文明的解
   体,汤因比大致是这样描述的:经过了一段混乱事情后,由   一个强大的力量创立了大一统帝国,但这种统一国家的建   立,并不是文明发展的目的,而是文明进入垂死阶段的表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大一统帝国的繁荣消失  了,出现了酝酿危机的表面平静的间歇期,直至外部的无产   者(蛮族)入侵,出现民族大迁移大一统帝国崩溃,第一代
   文明结束,第二代文明兴起。这一代文明将重新走完起源、  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发展过程。在汤因比的思想中,这种文   明的交替兴亡不是单纯消极的,他认为:“当文明兴起而衰
   落,并在衰落中导致了另一个文明兴起的时候,有一些比它   们更高能的事业可能一直在前进着。而根据神的意图,从文   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
   工具。”(《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年版第181页)汤因比在史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他在西   方获得了“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的美誉。
    20世纪,兴起于西方史坛上的除文化形态史学流派,   还有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的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    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他在《历史学的理
   论和实际》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  学理论。克罗齐认为,“精神就是世界,它是一种发展着的   精神,……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它的历史,
   或者说,历史就是它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基  于上述认识,克罗齐认为历史知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他坚决反对19世纪的客观主义史学理论。克罗齐还认为,
   “编年史与历史之所以区别开来,并非因为它们是两种互相   补充的历史形式,也不是因为这一种从属于那一种,而是因   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精神态度。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
   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   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克   罗齐理论的核心,就是他那句名言: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
   史。对此,克罗齐在《历史即自由史》一书中的解释是,   “每一个历史判断的基础都是实践的需要,它赋予一切历史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各国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社会、人、文化与历史教育目标
    第一节 社会需求与历史教育目标
    第二节 学生的历史认识发展与历史教育目标
    第三节 文化、文化传统与历史教育目标
   第三章 各具特色的历史课程
    第一节 各国课程的现状和发展
    第二节 各国历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为实现历史教育目标服务的历史课程类型
   第四章 多样化的历史教科书
    第一节 各国历史教科书编用制度
    第二节 制约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诸因素
    第三节 如何处理本国史和世界史的关系问题
   第五章 通向历史教学方法现代化的路程
    第一节 对教学方法问题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 简要介绍几种目前有影响的教学方法论
    第三节 历史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现代化趋势
    第四节 历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六章 各国历史考试简评
    第一节 现代考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书 教育评价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各国对历史考试的探索
   
   

《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国外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
看大<a图片 border=0 src="http://www.jingqi.com/cgi-bin/getimages/getimages.aspx?GUID={B9F408DC-5364-11D4-8260-0000E8D3844D}&FLAG=1805">
0
旌旗价: 0.00

图书名称: 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国外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作者: 马卫东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出版日期: 2000-04
版次: 第1版
国标编号: 7-80645-682-1.10/G
丛书名:
译者:
作者国家:
主编: 裴娣娜/吴国珍
页数: 192
备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