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刘玉广:培养学生证据意
刘玉广历史教学当杜绝主
刘玉广:将追问进行到底
刘玉广:“二十一条”第
刘玉华:中学历史课人文
宋竑广:我的历史老师单
刘玉广:流年似水的200
刘玉广:将“追问”进行
最新热门    
 
刘玉广: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时间:2009-10-18 17:04:11  来源:刘玉广
 

本课通过三民主义思想的演进揭示了孙中山先生孜孜不倦、与时俱进的民主追求。第一目“知难行易”学说的提出,重在阐述其内容及重要性,凸现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二目“三民主义”讲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发展变化及其对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首先要按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体验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孜孜以求的历程,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知难行易”学说提出的原因及其内容。

 

2、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了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历史条件,认识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4、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涵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5、恰当地评价三民主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

 

2、通过利用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认识历史材料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孙中山思想中蕴涵的最活跃的精神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品格,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

 

知难行易学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投影或多媒体展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图片和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引导学生认识孙中山并体验孙中山先生对革命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播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时的录像资料。提问:为什么海峡两的中国人都十分崇敬孙中山先生?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孙中山先生一生重大的革命活动,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师: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学说当中,而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则是“知难行易”学说。

 

一、知难行易

 

师:与“知难行易”相反的学说是什么?

 

生:知易行难

 

师:什么是“知”,什么是“行”?

 

生:“知”就是认识、理论;“行”就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

 

师:那“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分别是什么涵义呢?请看一段材料。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知易行难学说是中国哲学发展中形成的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知易行难”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了解比较容易,但行动、落实起来就比较困难。这一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明末清初日益深入人心……

 

“知难行易”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人们的一般行为是普遍的、广泛的,也是极容易的,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却很难。这一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一)行在先;(二)能行便能知,可知论;(三)知之则必能行这,知之则更易行之,知比行难,认识、理论重要;(四)知是为了行;(五)行来核证知。

 

师:看了这段材料,同学们赞成哪一种学说呢?请大家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辩,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学说的认识理解,为下面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生:(讨论、辩论)略。

 

师:“知易行难”学说有什么作用?

 

生:促使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人的行为。

 

师:有什么缺陷呢?

 

生:容易使人轻视认识、理论的作用。

 

师:好,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革命实践活动能最终成功吗?

 

生:不能。

 

师:对,那孙中山先生的“知易行难”学说是怎样认识“行”和“知”的关系的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知易行难”学说的基本要点,分析得到结论呢?

 

生:实践活动是理论认识的基础,理论、认识的目的是实践理论、认识要用实践来检验,但理论、认识比实践难,有了好的理论、认识会使实践活动更加简单。

 

师:也就是说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种学说有什么作用?

 

生1:提高人们对理论认识的重视程度。

 

生2:容易导致革命实践活动的成功。

 

师:好,现在比较一下这两个学说,结合课本内容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会针对“知易行难”学说提出“知难行易”学说呢?

 

生:孙中山认为造成民国初年因循守旧、放弃理想的社会心理的思想根源是“知易行难”学说,这种观念使革命党人忽视革命理论对实践运动的指导作用。

师: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提示了这样一个真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必然要求变革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而且这种变革必须成为社会建设的首要的、重要的内容。这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知易行易”学说的出发点是什么?

 

生:为了推动革命的深入发展。

 

师:这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什么精神?

 

生:为推动革命发展孜孜以求的精神。

 

师:对,这种精神推动了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那孙中山先生有什么重大思想成果呢?

 

生:三民主义。

 

师:对,以“知易行易”学说为基础,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的思想理论。

 

 

 

二、三民主义。

 

师:“三民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产生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生: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开展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维新变法,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结果都没有成功,没有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

 

师:对,孙中山先生同样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清政府改革遭到拒绝后,孙中山先生彻底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历史使他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不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这就是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有没有其他原因了?

 

生:(思考)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能不能通过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这一角度去思考“三民主义”产生的原因呢?(还可出示相关资料进一步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生1:经济上,自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他们无法容忍封建主义的压迫。

 

 

生2:政治上: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也完全成为刘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国家也在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生3: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题。

 

师:好,大家要学会用一些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把历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图片《民报》第一号的封面]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成“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那么“三民主义”是怎样的一个革命纲领呢?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几段材料】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34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大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第75页)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选集》第78页)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主,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5页)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专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师:请大家根据这几段材料指出“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生: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就是以革

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师:对,结合材料分析一下,民族主义要实现什么目的?

 

生: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实现民族平等。

 

师:有没有其他目的?根据“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这句话想一想。

 

生:避免列强的瓜分,实现民族独立。

 

师:这一目的意味着“民族主义”有反帝要求,对不对?

 

生:对。

 

师:但孙中山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的,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师:对,那“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生1:“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生2: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国民平等。

 

师: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对什么人好处最大?

 

生:民族资产阶级。

 

师:广大人民会不会得到好处呢?

 

生:会,因为广大人民也会享有一定有民主权利。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了解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生: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

 

生:目的是消除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的社会现象。

 

师:这一目的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持什么态度?

 

生:考虑到劳动人民的生活问题,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这说明孙中山具有一定的什么思想。

 

生:“民本”思想。

 

师:对,正如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所说“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的家庭……就在这早年还是贫农家里的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了一个革命的人……他下定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些这样困苦下去”。孙中山先生确定具有“民本”思想,但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当时中国农民最关心、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生:土地。

 

师:当时占有土地最多的是什么阶级?

 

生:地主。

 

师: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有没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较为彻底的土地纲领呢?

 

生:没有。

 

师: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生1:革命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生2:反封建不彻底。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有关问题总结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列宁对三民主义的评价,相互讨论、讨论,对三民主义作出自己的评价。

 

生:(总结)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列宁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破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424页)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内容(略)

 

评价: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孙中山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三民主义不能引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所以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袁世凯篡革命果实以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专制独裁,中华民国招牌摇摇欲坠,孙中山的追求化为泡影。为了追求真正的民主政治,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一一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陷入了苦苦思索当中,出路在哪呢?就在孙中山处于苦闷、彷徨的艰难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暴给了他新的启示和希望,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他终于坚定了“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的信念,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那么,什么是新三民主义呢?

 

请同学们看一张表格。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

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师:请同学们首先结合表格熟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然后相互讨论讨论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生:[看表格后思考讨论]

 

生:民族主义方面,新旧三民主义都要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师:新三民主义增加的明确反帝要求说明了什么?

 

生: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更加清楚了,认为不反对帝国主义就无法实现民族独立。

 

师:对,民权主义方面呢?

 

生:民权主义方面,新旧三民主义都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平等,但新三民主义一方面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扩大了民权范围,另一方面对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对象范围作了规定。

 

师:孙中山对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对象范围作出规定的用意是什么?

 

生:鼓励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师:这一规定和用意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并支持各派军阀混战,“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师:对,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紧扣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愧为先进思想,那民生主义方面呢?

 

生:新旧三民主义都提出了要平均地权,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的内容。

 

师:这一新增内容,特别是实行“耕者有其田”有什么作用呢?

 

生:调动广大人民特别是工人、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师:好,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归纳新三民主义与的三民主义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生:1、明确提出了反帝斗争要求;2、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提出节制资本,“耕田有其田“,改善工人、农民生活状况,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师:非常好,同学们学习时一定要注意经常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知识更有系统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否具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判断真伪三民主义的依据。

 

师:对,三大政策是什么涵义?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呢?

 

 

生:三大政策是指要联合俄国(苏联)、联合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师:这一涵义说明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生: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依靠(途径、方法)

 

师:对,事实上新三民主义内容中已经体现了三大政策,同学们能看出来吗?

生:(思考)

 

师: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这就充分说明中国民主革命“联俄”是反帝的必然,否则联合谁呢?那“联共”政策是怎样在新三民主义中体现的呢?请同学们看看1922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

 

师:对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是基本一致的,那同学们能不能看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体现了联共的主张呢?

 

生:能。

 

师:“扶助农工”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体现在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当中。

 

师:对,现在同学再思考一下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生: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师:对,当然,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比较复杂,这里有一段讲义资料,发给大家课后阅读,请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资料为教师用书160页“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刚才我们主要探讨了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通过学习大家知道孙中山先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孜孜追求作出了新的探索,发展了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新时期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与当时的革命任务相结合,而且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策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小结】

 

孙中山先生吸取中西方思想的精华,并根据中国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提出和发展了三民主义,在其引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并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状况,要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和富强之路,必须要有更先进的指导思想,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例题剖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与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说明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材料四中的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作一简要的评价。

 

【分析】通过四则材料,展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思想转变的过程,体现了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本题主要考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其次,对1894—1925年期间,中国国内政治的变化要清晰。第三,要掌握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实现了伟大转变。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地评价孙中山先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