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二:国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三:沧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五: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六:德
中考历史知识异同点比较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最新热门    
 
专题设计: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时间:2009-10-18 17:04:40  来源:佚名
 

        专题名称: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温州市高三历史专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114330/archives/2007/454926.shtml

学习目标导航
    1、学会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和整体史观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并学会从生产力和道德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会充分利用历史地图,通过历史的时空联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联系同一时期的中国历史,了解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
    4、通过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巨大作用,科技没有国界,科技可以服务于全人类。要树立起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学习方法引导
    1、充分利用世界地图,明确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商路以及贸易中心的转移。
    2、通过精做有关习题的方法,熟悉基础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3、用归纳、概括和比较的方法阐述所学知识,比如比较中国与世界同时期的一些变化;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
    4、积极进行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力争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以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学会尊重他国文明。


专题教学设计特点
    1、采用新课标理念、整合新课程内容,紧跟高考改革步伐。
    2、以问题形成层层呈现本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适用于课堂教学展开。
    3、突出高考试题的示例作用,课本知识和高考内容相联系。
    4、关注人类自身命运,体现人文精神,反映学科思想。


高考考点回顾
    1、从题型看:比较地多集中于非选择题。   
    2、从内容看:近几年来,这方面的考查比较多地涉及到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何形成等。如(01江浙38)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04天津37) 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04广东历史31)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意大利衰落的原因。(2000年全国)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基础知识梳理和能力培养: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答:(1)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商路不畅造成商业危机(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4)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航线 支持航海的国家
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有何影响?
答: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商业革命”表现在:
(1)  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2)  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欧洲成为商业中心。
(3)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取代。


[新课程阐述]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量大增,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方式也发生很大改变。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在16世纪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与世界]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世纪。从规模、航海次数、船队规模和数量、船员配备方面看,外国是无法与中国比拟的。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
    第二,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形式。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第三,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要特别强调他的促进友好往来的作用,对创建当今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产生未起到直接作用。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  高考回顾
(2000年全国高考)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9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6分)
答案要点:(15分)目的与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3分)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活动。(2分)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2分)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启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分)
  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2分)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2分)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2分)


[形成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开始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侵略,同时它打破了个文明区域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度,她是一条殖民扩张之路,开始了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历史;同时又是一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是一条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略)
    说明:掌握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活动未列入考点范围。


[新课程阐述]
    市场的拓展
    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那时候,西欧国家大力鼓励出口,赚取商业利润。由于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远远不能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因此抢掠、欺诈便成了商人在海外贸易时的惯用手段。对金钱的贪欲,驱使西欧的商人奔向世界各地,建立起越来越大的市场。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的条件一般表述为一个前提四个条件。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拓展,培养学生解析材料进行概括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体,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做“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品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答:地处当时主要商路,国内政治开明,重视人才和科技。
    2、基础知识记忆: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以及彼此关系。
棉纺织机器发明 ———— 蒸汽机应用 —————— 交通工具的发明
    3、概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  政治运动:促进资本主义革命与改革兴起
  经济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入“蒸汽时代”
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兴起
  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  城市化: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  国际格局: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  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4、工业革命同时带来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比如城市污染。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19世纪的作家中,最善于宣扬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的英雄人物及其价值的作家莫过于赛米尔•斯麦尔斯……
为什么斯麦尔斯的论点在当时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意?以及为什么史学家们……对他的逻辑进行反驳并时而占上风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大干穷人。的确,关于穷人在工业化早期这一关键时期是否受益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有争论;这种争论在本世纪中又重新提出来了。……
    对斯麦尔斯的工业化的解释进行抨击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人们感到工业化……势必导致物质环境的恶化。……拉金斯预测20世纪的英国的前景将是“烟囱会像利物浦码头上的桅杆那样密布”,“没有树木,没有花园”。一位社会主义信徒威廉•莫里斯愤怒地问道:是否一切都要弄到“在一大堆煤渣的顶上建立起一座帐篷,把赏心悦目的东西从世界上一扫而光”,才算罢休。
——A.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概括以上的材料对于工业革命的观点。


(2)结合史实评论材料中的观点。


答:(1)工业革命的最大收益者是有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际利益。(2)应该辨证地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工业革命确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5、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标志: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影响:(1)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对亚非拉地区来说:带来巨大灾难;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全世界来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间的相互关系。


[新课程阐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国际贸易也变得日益重要。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大部分也来自世界各地。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地,几乎都可以见到英国工厂生产的商品;英国工厂里也在加工着来自美洲、亚洲或非洲等地的原料。


[中国与世界]
    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文化高压政策,封建社会正不断走向衰落。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受到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严重冲击,在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  高考题回顾
例1:(05天津37)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8分)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2分)
答: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答: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7分)
答: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例2:(04广东历史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例3:(04天津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 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 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 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例4:(01上海38)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生产方式: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
    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际格局:开展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形成认识]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确立,使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西方国家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也确立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一些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们必须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电气时代的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哪些方面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举例说明。(见两次革命比较表)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连成一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新课程阐述]
     世界连成一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影响也更为广泛。它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独占鳌头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不但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同时出现,还扩展到世界其他地方,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随着工业的进步,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载重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公路和铁路连接各地的城市和乡村,航线由远洋深入内河,交通日益便利。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远洋航运的距离。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与1870年相比,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铁路长度增加四倍,船舶总吨位增一倍,而世界贸易额则增加了三倍。
    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国家,工业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开始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开办企业,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谋取高额利润。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  高考回顾
    例1:(01江浙38)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4分)
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3分),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4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4分)、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3分)。
  

    例2:(04全国一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是哪些国家。(10分)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0分)
答案要点: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形成认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在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化地区的不平等,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撞击与重组。整体世界时代的到来,使得各国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也使得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激化,引起世界动荡不安。

 

 

综合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者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又有差别。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使各国市场联系起来的总体,它使资本主义的经济涵盖最广。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世界市场就已显雏形。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市场和原料,把世界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证明世界市场的存在。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内涵相对较小。它仅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了。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两重含义:(1)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其具体体现是: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则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建立并日益成熟。(2)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绝大部分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世界市场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它的最终形成,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陈旧的经济体系,结束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


二、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比较一:基础知识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二战后开始
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3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内容 棉纺织:珍妮纺纱机(1765年);
动力: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轮船(美、1807年);蒸汽机车(1814年)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爱迪生的发明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无烟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自由主义兴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开展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
4大大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世界面貌,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比较二: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标志 新兴部门 工业布局 举例说明
第一次 蒸汽机
棉纺工业
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由分散趋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  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地区


第二次 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电力广泛应用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 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德国鲁尔工业、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的欧洲部分工业区域
第三次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应用
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
工业摆脱能源地域限制,向新区扩散,形成新工业区 美国西部、南部电子工业,宇航等智力密集型工业,如硅谷。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电子宇航工业
比较三: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格局方面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 大机器生产出现,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极大发展,进入“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
社会关系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国际格局 大大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世界面貌,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不发展国家的经济差距;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不同方式以及原因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殖民扩张方式 暴力手段赤裸裸地抢劫和掠夺财富 刀枪火炮
输出商品为主
抢占市场 扩大资本输出
疯狂瓜分世界
原因 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太不够强大,通过掠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要求有足够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为获取巨额利润,垄断组织跨出国界,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史学前言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的同时,也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以及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有助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扩大了分工的规模,“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首先,由濒临大西洋的英国开始的这场技术革新,冲破种种阻力,打破国界、洲界,越过大西洋向欧洲、美洲和亚洲扩展。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
    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二)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着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先进国家确立。亚非拉的多数国家则在列强的炮舰下失去了抵御能力,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的供应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对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列强的血腥侵略和残酷的殖民掠夺,使当地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长期的贫穷。另一方面,列强在经济侵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把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一并带入这些国家和地区,马克思曾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亚非拉各国原有的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受到强烈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发展;尽管前进的路程多坎坷,发展的速度很缓慢,但前进和发展仍是主流。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为资本主义列强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的同时,本国的某些产品或半成品也流入国际市场,加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从工业革命开始历经100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同时,随着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成为其组成部分,这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相关链接
  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  启蒙思想向国外传播
  国际组织的建立
  经济全球化


思维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新航路开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黄金的需求是其经济和社会根源  
 ②《马可•波罗行记》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其又一原因
 ④对世界和欧洲造成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以下对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开辟新航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B、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海外联系,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财富
   C、前者执行的是贡赐贸易,后者执行的是自由平等贸易
   D、前者导致帝国财政困难,后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3、新航路开辟后的两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活动最主要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占领商品市场  C、进行资本积累  D、拓展领土面积


4、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B、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长     D、启蒙运动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思想解放
5、《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自然经济不足以抵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B、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当时一切社会制度
 C、廉价的商品必然会征服各民族的仇外心理
 D、资产阶级要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世界各地
6、"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世界。"这种情况最早应发生在(  )
A、中世纪未期  B、商业资本主义时期   C、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7、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主要因为(  )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科学技术同生产的结合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殖民掠夺的加剧
8、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B.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
D.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9、上图所揭示的历史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委缩               D、英国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10、上图所揭示的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
A、英国的资本输出被美国超过,居世界第二位
B、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英国通过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20世纪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据此回答: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分别指出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不同阶段,过国际市场争夺最激烈的双方。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或政策?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以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
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为便利,把一切民族
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的“文明”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13、(04全国三37)(38分)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6分)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 (14分)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5  D C C C C    6——10 C A D B B
11、(1)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况,使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文化的往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此后几个世纪,西欧各国加强对殖民第的掠夺,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证明。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对世界的瓜分高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英法;英德;西欧、日本和美国
(3)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
12、(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2)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的对立。(3)资本主义
(4)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3分)核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先进。
13、(1)手工业(或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凭借武力劫掠以贵重金属为主的财富,贩卖黑人劳动力、垄断贸易;向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廉价原料。  (3)掠夺的财富用于享乐,没有在国内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掠夺的财富大多转化为资本。  (4)一方面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出了挑战,给他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