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二:国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三:沧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五: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六:德
中考历史知识异同点比较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最新热门    
 
专题设计: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时间:2009-10-18 17:04:41  来源:佚名
 

          

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温州市高三历史专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114330/archives/2007/455233.shtml

 

近几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命制分析和启示
   

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在未来三年仍然会采用全国卷,因此,对近几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命制进行分析,力图探讨命题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以期给2006年历史高考复习以借鉴。
   

全国文综试题凸显几大特点:其一,考点专题化的命制方式。所谓专题,就是在历史学科内的某一主题的引领下,贯穿古今中外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求学生对其纵横联系,从而综合考查历史知识与能力。其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制立意。近几年试题难度下降,主要是因为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比如2005年文综历史部分,涉及到20个考点,其中能在教材中找到的有16个,在材料中归纳概括出来的有4个。但能力立意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如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运用相关原理和方法论证问题的能力等等。其三,古为今用,古今相联的命制思路。从过去侧重政治斗争、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思想文化为中心,这主要体现在以隐性介入方式折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即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反映社会热点,(如2005年民族主义题)关注现实与历史的紧密结合,体现时代感。其四,发挥人文学科的社会教化功能。重视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彰显出历史教育的生命所在,这也是新一轮课改的努力方向。
   

基于以上的命题特点,本人认为在2006年高三历史专题备考复习中,教师应在细化专题的前提下,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梳理,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并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其次要研究社会热点,围绕社会热点将教材知识在新问题、新情境下重新整合,实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如周年纪念、长效性的热点等)另外,仔细研读新课程,特别是现行教材贴近新课程的部分。


本专题设计立意及思路
 

〔设计立意〕:对人文素养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显性趋势,高中历史必修课程(Ⅲ)专列思想文化模块(专题一、三、四、六),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世界文化是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与西方两次思想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逐步演化成现阶段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目前全球化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全人类和谐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专题确定“以人为本”为切入点,旨在以下几点:
⑴在知识方面:夯实基础知识,特别是历史主干知识。
⑵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史论结合和评价等历史阐释能力。
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仅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促使学生全球史观认识中西文化的相通相容与差异,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


〔教学思路〕:首先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引入专题,突出反映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然后分阶段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由学生完成,教师快速用电脑展示参考答案)→引导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拓宽和点透考点)→阶段总结(提高认识)→高考考点回顾和原创例题解析(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思维能力训练。


过程展示
〔情境式材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部分政协委员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应该把我国的教师节从每年的9月10日改在孔子诞辰纪念日,即9月28日,因为孔子是我国最大的文化符号,在世界的影响也相当广泛,把我国的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既有纪念意义,也可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导言〕儒家传统文化是是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浑然一体所构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体系。从材料中可以明确其现代价值,不管是对中国还是世界;它的精髓“民本”思想为当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石。


一、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明末清初)
    民本思想源于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民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诸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民本思想,从而形成比较完备的民本思想体系。
〔基础知识梳理〕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突出时期?请结合史实说明其主要内容。
(五个时期:1、孔子“仁”的学说。“仁”内涵非常丰富,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整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另外,孔子较早提出“重民、富人”思想,“足民足食,民信之矣。”2、孟子“民贵君轻”和仁政“学说。孟子认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反对诸侯的横征暴敛,主张统治者要让百姓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宽刑薄税。3、荀子“君舟民水”观。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汉唐时期,民为邦本思想更进一步。如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5、明清时期,民本思想更加完善。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他们的民本哲学思想有鲜明的民主思想成分。其中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说,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结合评说历代制度和政治得失,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深刻的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引导探究〕
1、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几层涵义?它的实质是什么?
2、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历史意义?请结合史实说明。
3、归纳统治阶级的德政和得民措施。(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归纳)


解析:
    1、涵义:第一,民为邦本,即人民是国家政治统治的根本。第二,安民抚民,即统治阶级应实民安民、利民、养民的政策。
实质:民本思想是默认整个社会可以化划分为官和民两个群体,“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是权利的客体,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统治,协调官民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2、历史意义:⑴推动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出现大治局面,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⑵抑制过度剥削与压迫,保护生产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⑶有利社会的稳定发展。
    3、措施:政治上,开明之举与轻刑罚;经济上,完善制度与轻赋税;民族关系上,华夷一体观。(如唐太宗被少数民族自愿尊称为“天可汗”)


〔阶段总结〕
    民本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局面下,民众在诸侯争霸中显示出重要价值的情况下产生的,后经历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它推动了统治阶级放松政治压制、调整政策,同时也保护了生产力,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只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统治思想,它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剔除其阶级性就能真正发挥现代价值。


〔高考考点回顾〕
    题目:(2004年高考上海卷)“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解析:首先要认真审题,确定题干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和“繁荣”,两者相结合可以得出题意是要举“有道”的例子。其次,要注意提问的要点,这道题有三个提问,即名称、原因与表现。
答案: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原创例题〕
    题目: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思想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最容易错选④。首先得理解“民本”思想中的“民”的地位,即臣民、子民,是被统治阶级;其次,对选项进行分析,“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的“人”不是指被统治阶级,而是指能为统治阶级巩固统治服务的人才。正确答案是A。

 


〔导言〕当“民本”被我国封建统治阶级以仁者身份施舍给民众时,西方的被统治阶级主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西方经过两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使“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且资产阶级以此为思想武器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用法律手段确立了民主体制,使民主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精髓,于是西方从神本走向人本。

 


二、西方近现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基础知识梳理〕
1、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实质和影响。
2、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核心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等法律文件中关于民主的主要内容。


〔引导探究〕
1、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2、比较启蒙思想与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3、当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时,人民群众展开了向资产阶级要民主的斗争,请举例;这些斗争反映了什么?
解析:
(第1题和第2题略)3、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有:早期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等。反映了西方民主化的进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懈斗争的结果。


〔阶段总结〕
    西方民主化进程也是异常艰难的。资产阶级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阐明自身的要求,所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发动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主张建立法制社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再经过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民主政体,欧美的民主化和法制化逐渐完善,当然人民群众还得为争取权利继续斗争,比如美国的黑人。


〔高考考点回顾〕
    题目:(2003,南昌卷)阅读《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请回答:
⑴《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成就或地位?
⑵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想核心?
⑶如何评价以上思想?
    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阅读要求并不难,而且从三个小问题来看,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能很好回答。只是得注意“评价”历史事件时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答案:⑴莎士比亚。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分为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几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现实,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⑵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伟大,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赞美人性的高贵,提倡人的自由等。⑶积极作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文化的指导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政治思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原创例题〕
    题目:三权分立学说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要成就,他主张哪一种国家政体?
A君主专制  B开明君主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学生往往错认为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践的,而美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那么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生自然就是民主共和制了。其实这道题应该从三权分立学说的内容来解答,孟德斯鸠认为君主、议会、人民分权,因此在他思想观念里还是要保留君主的,即君主立宪制。正确答案是D。

 


〔导言〕近代中国思想更新速度很快,各种思想在互相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民主政治学说对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化的演变起了催生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传统民本思想在近代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的“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近代中国民权思想及实践
〔基础知识梳理〕
1、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民权方面有何主张及行动?
2、中国近代在实践民权过程中进行了哪两种政体变革的尝试?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3、列举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重大事件。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结果都失败,说明了走西方的道路,在“双半”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政府: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五四运动;反对南京国民政府: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引导探究〕
1、为什么资产阶级各派别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实现?如何全面评价资产阶级的民权?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是怎样正确认识到实现民主的动力问题的?中共为实现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


解析:
    1、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局限性;“双半”社会的时代局限,受外国的压制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评价:积极性在于它体现了爱国性,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进步的,也曾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消极性在于其中的“民”范围狭窄,局限于资产阶级,并未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历程: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探索和抗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战→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总结〕
    面临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阶级各派别都力争救国救民,而且认识到是制度的落后才导致我国的被动挨打这一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采鉴日本的政体,但主张民权带有不彻底和虚伪性;孙中山是最早在中国实践民主政体的,虽然短暂,但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于如何实现民权有不同的主张,但都未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只有中共才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在反侵反封过程中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的独立和民主的落实。


〔高考考点回顾〕
    题目:1、(2000年文综第35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可得:黄的观点是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2)问得注意审题,要点是从(1)问中分化出来的,即“黄未涉及封建制度;戊戌维新时期思想家主张用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第(3)问只要求回答“经济、文化背景”,“黄的思想出现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戊戌维新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人中国;新文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综上所述,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把准题目指向。


    题目:2、(2001年文综第20题)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解析:这道题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令人啪案叫绝。因为题目所显示的选项中,有三项在变法法令中都具体列出了,而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法令颁布就说明它实施了。但是教材第63页的小字(使大小官僚失去裙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补充说明了真正实施的措施。可见,教材中的小字不能忽略。正确答案是D。


    题目:3、(2001年文文综第21题)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解析: 解题关键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形势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因此,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共和制。正确答案是A。


    题目:4、(2003年文综第22题)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C、D两项均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B项不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


〔原创例题〕
    题目:“民权主义”在当时的进步作用是①否定清朝存在的合法性②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③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④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正确答案是D。

 


〔导言〕中共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正体现中共作为领导核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本质。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内涵更加丰富,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根本目的在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四、以人为本,创建人类和谐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1、中共为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行了哪些努力?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相比有何不同?
3、建国初期,中共在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几个方面的措施?结果怎样?
4、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与19世纪中期的改革开放相比有何不同?(19世纪中期的改革开放是指洋务运动和被迫开辟通商口岸)
5、新中国的外交思想是什么?
6、列举近现代中国的宪法名称。
7、中共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改革的?
8、1992年环境大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有何意义?


〔引导探究〕
    中国近现代法律文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
    解析: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认识:⑴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近代中国是难以实现的。⑶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前提。
〔阶段总结〕
    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既定的国策;外交方面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高考考点回顾〕
2004年天津文综卷38题、上海文综卷6—10题、北京文综卷37题等。
〔原创例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包括: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村民直接选举④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措施的运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因此它虽是建国后的措施,但不符合题干。正确答案是B。

 

〔思维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赋予了时代变化的内涵。今天儒家文化还发挥着现代价值,对构建人类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据此回答1—8题。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思想的基础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是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4、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有①大一统②存百姓③工商皆本④以德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唐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均田制、租庸调制
    6、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其具体体现这一说法的做法是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7、“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广泛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②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③解决贫困、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④不断调整经济发展中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维护中共的统治
C建立市场经济              D吸取儒家的“民本”思想

 


    社会发展离不开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据此回答9—13题。
    9、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
A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性思想   B提倡个人主义的思想   
C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   D14—16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思潮
    10、文艺复兴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B反对封建思想束缚、要求个性解放
C有利于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D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11、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12、日俄战争的结局加剧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收回利权    
C废除科举制度             D仿照西式练兵
    1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目的是
A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B提高工农的政治地位   
C解放工农                 D约束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近现代史上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此回答14—21题。
    14、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段材料说明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任何作用    
B英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C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一切权力    
D资产阶级取得反对国王斗争胜利
    15、自由主义潮流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D反抗殖民压迫的需要
    16、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17、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真正实践于孙中山,其依据是
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第一个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         
D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18、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在
A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9、近代以来,我国第一部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近代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原则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应诏统筹全局折》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第一次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也未真正建立起来。主要由于
A军阀混战           B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C文化教育落后       D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

 


二、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孟子
    材料二  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
    材料三  “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孙中山
    材料四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
回答: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儒家思想“民本”“仁政”观念产生的客观背景,并举一例说明其积极作用。


(2)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存百姓”思想的历史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中国历史上“顺民意而王,逆民意而亡”的事例很多,请各举一例。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材料二所述康有为“君民共体”的主张与“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所表述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5)据材料二与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孙中山“兴民权”的途径有什么不同?他们都主张兴民权,可最终却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原因是什么?


(6)比较上述材料,针对“国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共产党人与封建统治者、资产阶级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23、明末清初,我国出现了早期的民主思想,但没有在中国形成思想解放运动,而同时期欧洲出现了启蒙思想,且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回答:
(1)我国早期的民主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几个?他们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


(2)比较我国早期的民主思想和欧洲的启蒙思想的不同点。


(3)两者影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1:B D A D D B C A C D B A A B B D B B D C D
二、综合题
22:(1)民众力量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如唐朝初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推崇和利用儒家思想,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目的在于维护唐朝的统治。 (3)西汉;秦朝或隋朝,明朝。 (4) 不一样。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5) 不同途径: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制。原因:资产阶级不能够提出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6)中共真正代表人民利益。
21:(1)王夫之、黄宗羲、李贽和顾炎武。思想上反对儒家思想;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文化话反对八股取士,提出经世致用;哲学上否定理学,提出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2)批判封建程度不同;主要主张不同,中国没有提出设想;影响不同。(3)中西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0528春暖花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