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二:国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三:沧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五: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六:德
中考历史知识异同点比较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最新热门    
 
专题设计:能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

时间:2009-10-18 17:04:42  来源:佚名
 

                能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
                     0528春暖花开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114330/archives/2007/455236.shtml

一、设计的主题立意和思路:
    根据《0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大纲》的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结合2005年高考(历史部分)命题中的“试题与社会生活相关联,关注热点,关注学术界、现实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凸现时代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命题还贯穿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体现了历史学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等思路和特征设计了本专题。
    能源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息息相关;与当前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科知识(政治、历史、地理)和文科综合高考中的考核的目标和要求紧密联系。
    1、 与当前政治热点问题的联系:如:与石油相关的伊拉克问题、中日关于东海油气田主权和开发的矛盾;与核能利用相关的“朝核六方谈判”、伊朗核问题;与煤炭相关的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和反腐败问题。
    2、 与当前人类经济发展的联系:煤炭、石油、电能、核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由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当前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重大的课题。
    3、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
    4、 与高考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地理学科中的“能源的分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分布”等;如政治学科中能源与当前的国际关系的演变、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等;如历史学科中能源与人类文明史(三次科技革命)的演进问题等。

 


二、近年来相关高考考点知识回顾:
    近年来,考查与能源问题相关历史知识及文科综合试题经常性的出现。如2002年全国文综卷和上海高考卷中所考到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2003年江苏和天津高考试卷分别所涉及的我国古代冶铁业燃料的演变和中国现代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的知识;2004年江苏和上海试卷中有关19世纪70年代以后法德两国工业发展条件的知识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问题的知识等;2005年上海和广东历史试卷中的环境问题和二战后西亚的石油问题。(附近年高考试题)
    1、(2003年江苏卷)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B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2、(2003文理综合天津卷)
(1)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试举两大标志性成果。
(2)试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
答案:(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2分)
(2)防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
利的国际环境。(4分)
    3、(2004年上海卷),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B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4、(2004年江苏)2003年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北视察时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15分)
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新建了许多油田,其中位于东北地区的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油田?(1分)


    5、(2005年上海历史卷)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5分)
(1)   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2)   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1分)
(3)   这两幅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大跃进等。(2分)
(2)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分)
(3)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小康社会等。(2分)


    6、(2005广东历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正确的表述是D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B、产油国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C、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D、各国经济发展方式相同

 


三、历史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文科综合知识的拓展:
    1、能源的分类:能源可分为两类:一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二是非再生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主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煤炭的开发和利用
    特点:能量较高,运用广泛;但资源有限,污染较大。
    历史概况:①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②北宋时期煤炭在山西一带大量开采,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③改革开放后的山西安太堡煤矿的建设、专门煤炭运输的大秦铁路的建成、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以煤作为燃料的蒸汽机,煤矿开采业迅速发展;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出现。⑤魏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蒸汽机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德国得到法国的煤、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而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趋缓。⑦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影响: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到蒸汽时代;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电力的开发和运用
    条件: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感应;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特点: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换,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少污染;电力来源广泛。
    历史概况:①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几座著名的发电站:葛州坝发电站、小浪底发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等。
    影响:使社会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特点: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历史概况: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相继问世;②在十年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
    影响:石油作为现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列入禁运范围。②1940年,日本提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经济制裁。日本为了夺取战略物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③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量丰富,成为帝国主义长期争夺和控制的焦点。2003年,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④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70年代以后,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一方面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经济,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改善农业,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⑤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⑥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西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矛盾不断,从而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4)、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条件: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提炼出“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的需求。
    特点:能量巨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可用于军事和民用;有辐射及巨大的破坏性。
    历史概况:二战中,美国提出“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49年,苏联成功的制造了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6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弹、氢弹;90年代中国建立了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影响: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是人类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核能用于军事,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①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后遗症。②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70年代,美苏在限制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③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在美苏核军备竞赛中处于优势地位。④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⑤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

 


四、思维能力训练
[典型例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运用不包括:(D)
A、电灯等的发明B、发电机的使用
C、电动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出现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电B、水力C、石油D、太阳能                       (C)
    3、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工业部门是(B)
A、石油工业、汽车工业B、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C、电气工业、化学工业D、纺织工业、冶金工业


    石油作为现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4、二战后,西亚的海湾地区石油工业发展的特点(C)
①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长期的斗争。②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取得了斗争的决定性胜利。③产油国逐步建立以石油开采为主的工业体系。④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两位的国家是沙特、阿联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伊朗是当前的产油大国,但富裕程度比其他石油生产大国低,其主要原因是(B)
A、仍没有摆脱西方石油生产大国的控制;
B、人口多,消耗大,教派纷争和战争;
C、经济结构单一,石油化工落后
D、农业生产环境差,粮食自给率低


    能源与三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
    6、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取得突破的领域(A)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遗传工程D、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7、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能源上的主要变化(C)
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主要以煤和石油为能源
C、原子能在能源中的比重上升D、已不需要任何能源
    8、最早实现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国家是(C)
A、美国B、中国C、苏联D、英国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后两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
    9、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不包括(A)
A、质量守恒定律B、细胞学说C、进化论D、能量守恒定律
    1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问答题
    11、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回答:
(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认识有何变化?收效如何?


(3)、概括近代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


[答案](1)、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
(2)、从禁止采矿到允许兴办机器采煤业,民族煤矿企业得到了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3)、采煤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电力工业兴起,但仍较落后。

 


    12、[图文导练]材料一  20世纪初汉阳铁厂全景图:
    材料二:1908年2月,清政府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组建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之后,盛宣怀大肆招纳亲戚朋友,1200多职员多以营私舞弊、侵吞公款为能事,至1912年,公司累计外债已达2200余万两。
阅读上图和材料,请回答:
(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成就。


(2)、汉阳铁厂的创办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答案](1)、(略)
(2)、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诱导作用,对湖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近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3)、反腐倡廉事关国家的存亡和发展大计。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深刻教训。


    13、阅读下列材料:
    史书记载:“由于英格兰西北部是英国储藏丰富的地区,在工业革命当中,其新的优势逐渐显现。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伯明翰、曼彻斯特、利兹、舍费尔德,都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的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利物浦不久以前还是黑奴贸易中心,现在主要经营原煤的进口。英格兰西北部一些传统的手工业城市也在工业革命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伯明翰生产五金;舍费尔德生产刀具……”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逐条概括材料中有关英国经济现象的内容。


(2)、比较17世纪中期与材料中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点的原因?


(3)、归纳材料中经济现象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略)
(2)、动力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分布范围不同;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同。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深入发展。
(3)、影响主要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殖民政策等三个方面分析。

 


五、教学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专题复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妨在进行本专题教学之前先设计一个与能源相关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结合预习提纲找寻与能源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在第一课时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预习过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而教师则结合学生讲述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就节省课堂时间,教师才可以充分的利用时间对重难点问题和典型题例进行解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题教学设计参考资料:
1、吉林出版社《高考任我行(历史)》;
2、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高中总复习导与练(历史)》;
3、《0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大纲(文综历史)》;
4、《温州教科研通讯》(总第8期)当中《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作者:方仙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