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胡杭军:历史教学激趣艺
王叶军:同课异构优化听
上海:2007年历史选择题
重庆市:2007年中考历史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王鹏:2008年热点试题汇
陈军:中国古代文化史练
李铜玉:2008年非选择题
高轶军:美国中学生历史
最新热门    
 
何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时间:2009-10-18 17:05:26  来源:何军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广州市七中     何军

 

《课程标准》所列四个学习要点都是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并还在产生着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本单元主题突出,联系密切,整体性强。

第一课: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目标一:能够正确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目标二:能够概括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目标三:了解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目标四:能正确认识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目标五: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能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目标六:认识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重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紧扣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创立革命的理论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同时认识三民主义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前,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的结局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3)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也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第二课:毛泽东思想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目标一:能说出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致过程;

目标二:认识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

目标二:能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目标三: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目标四:探究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教材简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线索来组织,同时抓住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开始萌芽——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在抗战时期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全面实践检验,达到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和建国初继续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教材从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十年建设时期三个历史时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在解放战争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原则、战略策略和政策、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中,毛泽东在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建议教师能以一些具体史实说明毛泽东思想在这三个时期发展的重大表现及其重要作用。

(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建议教师从以下多方面和学生探讨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具体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材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课:邓小平理论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目标一:认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目标二:能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目标三:能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目标四: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目标五:通过具体事实,感悟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二、重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产生和发展(建议由学生阅读、概括和简述的方式)

①1978年2月,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1978年,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议,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中国人民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④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⑤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提议,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⑥1992年春,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⑦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⑧十五大把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主要内容  ①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  ③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扩大对外开放。  ④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3)历史地位:建议讲清两个问题: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之所以强调以上两点,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第四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目标一: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认识其提出的必要性;

目标二:能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

目标三:知道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目标四: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二、重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背景教材主要概括了四方面:①国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②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  ③党内:新党员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④新形势下需要回答许多新的理论问题。

建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注意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党建、思想理论的现状加以分析认识,不要拘泥于教材。

(2)创立过程:①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②建党80周年(2001年)大会,全面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③“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3)主要内容: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三个代表”是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旗帜”,人民群众是“主体”,实现人民利益是根本目标。

(4)地位影响: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建等各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  ②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④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本单元的历史启示:

1、思想和理论要与时俱进,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的作用。

2、任何一种理论创造都离不开前人的思想成果,即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要有继承;同时,又要抛弃一些陈旧的、过时的观点,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3、发展经济要讲机遇,理论创造也要讲机遇。抓住机遇,还要注意理论形成的条件是否成熟。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论观点的提出,要被社会所接受,必须有一个过程。

4、进行科学理论创造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一个重大的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更为复杂艰巨。不管是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还是从新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一方面离不开卓越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

5、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理论创新如果脱离了实践,就毫无意义。这是因为,首先,理论创新根源于实践创新。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创新必须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其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指导实践和推进实践。再次,理论创新的检验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6、一个思想体系能不能最终形成,并在实践中产生多大影响,关键在于这一思想体系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和正确,就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依据。

7、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国情。

 

本单元教学建议:

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社会最为深远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即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核心理论成果。它通过阐发20世纪百年发展历程中最具指引意义的四大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勾勒出20世纪中国人民不断前进所赖以指导的理论成果的基本面貌。

建议1: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

(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3)       伟人的远见卓识和集体的智慧力量的关系。

建议2:整个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有这样一个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如果我们把这单元讲得过于理论化,必然是乏味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的;要能够从时代背景入手来体现理论产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要充分联系具体史实来突出理论思想的力量。

建议3: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这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单元的要求只是“了解”、“认识”的层面,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

建议4:强调历史概念的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