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课程历史九年级上模拟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新课程七年级历史段达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新课标四川省2005中考历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周明学:新课标下历史教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
刘向荣:如何在新课改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新
最新热门    
 
新课程专题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2009-10-18 17:05:48  来源:肖庆达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重点问题理解

1.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

(3)维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主潮流。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法国、美国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2.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

(1)同: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异:①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主要是为了“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师夷长技”则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但也包含抵御外侮的意图。②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起了洋务运动。

(2)关系: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3.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三次论战的认识:

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与地主阶级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并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与之相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③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并无重大冲突。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其影响的深度大大超过了另外两次论战。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

(2)从主要内容看:都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从结果和意义看:这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上述问题,要求我们掌握比较的方法并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精题范例

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对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想观点进行评议的组合型选择题。由于以组合形式出现,难度就更大一些。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可从两种思想观点的提出者切入题目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也是思维发展的规律。在解题时,学生不妨回忆魏源和洋务派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都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因此,在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上并无不同之处。至此,本题即可用干扰排除法来解答。如果不从具体问题切入,那么就容易在许多概念上绕来绕去,误入歧途。正确选项为B。

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得以发展到一场政治运动,关键因素在于(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得到光绪帝和一些官僚的积极支持
    D.维新派及时提出了他们的施政纲领

解题思路:该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与维新运动的关系。维新派的主张是进步的、爱国的,在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之时,他们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公车上书”就成了维新运动兴起的重要事件。分析原因,特别是分析关键原因,一定要紧扣那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把试题中的主体放在具体历史范围中去考查。正确选项为B。

 

 

四、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师夷长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海国图志》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        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兴起和发展。据此回答3~7题:

3.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
    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    D.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5.康有为借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思想,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宣传维新,两人

A.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改革的目的存在差异
    C.都是要动摇封建信条    D.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6.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表明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最终放弃了改革方案
    C.认识到中国“民智未开”    D.对封建势力作出了妥协和让步

7.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D.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过程。据此回答8~12题:

8.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实质是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论战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论战
    C.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论战
    D.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9.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络,破坏过去陈腐学说之囹圄”是指

A.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     B.挑战封建复古主义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彻底变革封建文学

10.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1.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性质是

A.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文化运动
    C.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D.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1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有①宣传社会主义思想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④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展开论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据此回答13~15题:

1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

A.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否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是否承认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D.是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产生的影响有①否定了“两个凡是”观点②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③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④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决定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形成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非选择题

16.海外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回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对“中体西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概念进行诠释。

(2)“中体西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

17.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热潮。据此回答:

(l)鸦片战争的炮声使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这一特征的根源是什么?

(3)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试结合中外相关史实作简要评价。

(4)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插图:见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P125)

材料二: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多研究性问题,少谈些“”主义》。

(插图:见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P126)

材料三:《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插图:见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P130)

请回答:

(1)《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从材料二看,当时中国思想界开展了一场怎样的大辩论?其影响如何?

(2)李大钊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但最后二人在革命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后来胡适真的在不断研究些具体问题,在文化史上多有建树,这点我们用不多说了。请你用史实说明李大钊一生中是如何“多谈些主义”的?

(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主要是反对什么?其重大意义何在?

(4)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之际,马克思被西方国家报刊评为世界十大千禧风云人物之一。试扼要指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19.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和差异?与前二者比较,新文化运动有了哪些进步?并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D 7.B 8.A 9.C 10. B 11.D 12.B 13.A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1)诠释: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和经济形式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封建制度是“体”,西方科技、军事、经济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国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相似性:学习外国的前提是维护现行政治制度和政权,学习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国家的富足和民族的自强。本质区别:洋务派维护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洋务派在挨打后被迫学习西方,中共是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后实行改革开放;洋务运动受制于外国侵略者,中共独立自主;洋务派是照搬西方科技,中共是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升华和发展。

17.(1)观念变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特征:将西方资本主义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3)基本精神:民主和科学。评价:“民主”和“科学”在西方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大威力。中国要富强,要从封建专制、愚昧思想下解放出来,就必须引进“民主”和“科学”。在封建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民主”和“科学”,以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来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统治,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也应看到,把“民主”和“科学”作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又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一切黑暗”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4)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但它是偏激的、片面的。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18.(1)“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文化运动开始分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并最终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2)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的挑战;促成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相继建立;领导工人运动,促使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3)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伟大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比马克思主义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

19.(1)共同点: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2)差异:①思想武器不同: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守旧思想,还用进化论批判封建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②具体主张不同:维新思想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通过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并提出了资产阶级土地纲领。③斗争形式不同:维新思想主张仿效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批判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并将矛头指向封建礼教。②新文化运动后期,并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