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彭亮等:充分体现学生的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马守信:主体性教学模式
周彩秀:让学生说课——
何成刚:道制历史探究性
沈素英:历史教学双向主
郭子其:高中历史学科的
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
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
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
最新热门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新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09-10-18 17:54:53  来源:王永刚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新课程标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本文结合自己课改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如在上《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我没有用常规上法,而是给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我把学生带到课外,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北京人,一组代表山顶洞人。让学生通过对围猎等生活情况的模拟来再现原始社会及原始人的生活情况,来区别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方式,一下子把课本中的较抽象空洞的问题情趣化了、实践化了,学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在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如讲《重庆谈判》一课,先放电影《重庆谈判》剪辑和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来重庆,毛、蒋的合影    是否意味着和平的降临?短时间内,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六十年前那段情景之中,学生探索、求知的大门随之打开。

二、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 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要求全部参与,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的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西安事变》一课中,有位学生质疑:该不该放蒋介石。我觉得这位学生的质疑很有代表性,这个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促发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于是我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争辩。全班学生以极大的人情投入到讨论中去。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增长知识,在辩论中形成观点,从而培养了能力,加深了对西安事变的理解,接受了教育。

在教学中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我在给学生上宋元科技一课印刷术方面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前用橡皮、萝卜等刻字,再用墨水把字印出来,并计算每刻印一个字所用的时间。到上课时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没想到的是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亮出他们的作品。当他们谈到他们的刻印作品时,都说费时且有难度,字刻错的、划破手的情况都有。然而正是这次的难忘经历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以及发明家毕升的聪明才智。通过这样的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

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唱革命歌曲,编辑史海浪花、创办历史园地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这些活动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四、以情感为纽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它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感会促使人们去追求、探索、接近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表现欲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实现。

师生之间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任何人都有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渴望,而价值和成功是通过他人的赏识、鼓励实现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以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的进步。

只有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情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主动的获取历史知识,展示其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其突出特点是是强化了课堂要素间的联系,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意教学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把学习变成一种活动,一种需要和乐趣。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着力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异彩纷呈的综合性艺术,完成自己的光荣职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