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祝旭东:高考历史仿真模
郑旭东:必修1第六单元
马卫东:国外历史教学现
林东东:岳麓版“综合探
龙卫东:高一必修2第六
马卫东:中外历史教科书
启东:高中历史课改实施
韩学东:历史活动课的开
赵灿东:历史名师 心灵
詹华东:培养青年历史教
最新热门    
 
李卫东:“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5:56  来源:李卫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

 

2五四运动的爆发。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第一天,学生被捕者170多人;第二天,又有700多人被捕;第三天,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受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掀起了更大的革命风暴。从5月6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时,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注意和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对初中学生已熟悉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可采用观看电影后提问的方式略讲,对而对初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分析较少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应进行比较详细分析。

 

2、在讲“‘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一目之前,可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在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从而导入新课。

 

3、在讲“五四运动的原因”时,建议教师结合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

 

4、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时,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5、在讲“五四运动的影响”时,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后,教师归纳小结。

 

6、讲完全课内容后,教师可采取谈话法,由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备注、说明

五四运动的起因

播放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

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呜;同时了解史实

提出问题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

1影片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

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

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

五四运动的经过

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

情境再现,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

 

学生活动:按下列历史场境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

•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所写的信要饱含激情与思考;新闻报道要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等基本内容,字数在150字左右)

 

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同时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每组抽部分同学的作品朗读,交流学习结果。

 

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四运动的影响

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培养民族责任感

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比较能力

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情景

强化学生的爱国情

布置作业

每人写一篇小论文《我与“五四精神”》,字数1000字内

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

 

 

 

 

七、反馈小结

 

1、备课中是否正确、全面制定了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很好地给予了贯彻、落实?

 

2、        科书的内容是否准确、细致地钻研和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坚持了历史学科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否依据课标要求,相对丰满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4、语言、板书、教态如何?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八、文献资料(学生课前阅读)

 

1、 “五四”运动中学生挂的对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选自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邓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 (选自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五四’运动中的歌词” 选自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选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选自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