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侯云燕:历史教学中的心
王小燕:政治史材料题过
张文中袁伟时:访谈太平
张宇燕:罗斯福 凯恩斯
卢小燕:双语教学在高中
钱金燕:历史教师·教学
张文星:历史课程文化史
徐海燕:俄重构本民族历
张文燕:家永三郎教科书
张文鹏:《日本近代化的
最新热门    
 
张文燕:家永三郎教科书问题

时间:2009-10-18 17:53:24  来源:张文燕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活动课设计与实施

 

张文燕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课题:模拟法庭--家永三郎教科书问题

近年来日本教科书出现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倾向。与此同时,以家永三郎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和平进步力量与日本右翼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家永先生在他的教科书《新日本史》中比较客观地叙述了日本的侵华战争。但是,日本文部省指责《新日本史》多处不合格,并强令其修改。家永先生没有屈服,而是以一己之力向国家提出诉讼,毅然将文部省告到法庭。日本最高法院最终判定家永三郎先生部分胜诉。这一斗争持续三十余年,反映了日本社会关于战争认识的两种思想政治势力的斗争非常激烈。北京师大一附中张文燕老师在讲授初二年级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之后,设计了关于家永三郎教科书问题的模拟审判活动课,旨在通过对侵略扩张造成“人间地狱”与“解放亚洲”实现“大东亚共荣”是非的辨析和南京大屠杀 与“南京事件”史论的辨析,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设计依据

此活动课的选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第一,从社会的需要出发。21世纪是一个科技发达、社会高速变化、国际关系日益密切的新时代,社会对未来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的学生,应该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活动课建立了一种把知识、社会与人三者统一起来的新观念,以更多的新鲜内容和更多的方式介入广阔的社会课堂,从而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从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 。教育部在2000年3月颁发的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借鉴历史、认识现实的历史意识、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的历史使命感等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进行法庭模拟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增强上述能力和意识的有效途径。

第三,从教科书内容的特点出发。设计成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活动性。选定的活动主题应能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广阔空间。其次,具有现实性。教师在选定活动主题时,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体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专题。再次,具有综合性。教师选定活动主题时,应注意强调历史与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联系,促使学生在多学科综合的背景下,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具有开放性。即选择的活动主题应当具有多维性内涵,其结论应是开放的,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家勇三郎教科书问题正具备了以上几个特点。

第四,   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出发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过去的经验、生活环境、能力、兴趣、心理、生理和智力因素;考虑教师本人的学识、能力、经验、爱好、特长;考虑学校的环境、教育方针和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初中学生爱争辩,愿意表现自己,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活动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确定教学目标

作为活动课的模拟审判,教学目标的重点不应是记忆前人已发现的历史事实或已做出的历史结论,而是注重学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庭审判的模拟,体验历史的过程,学会多视角的观察和研究一个历史问题,学会如何对历史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培养学生借鉴历史、认识现实的历史意识,增强学生关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此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活动,完成对活动主题的初步体验和认识。

活动课的主旨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及综合能力。因此,在模拟审判活动课的准备阶段,主要采取小组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准备,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和质疑中,了解彼此的想法,把每个人的智慧、技能和知识集中起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准备任务。 教师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实际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学生的个人意愿和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又可以照顾不同能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特殊能力和兴趣爱好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这种小组不应该是一个松散的小集体,而应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小组成员之间能相处融洽、密切合作。模拟审判活动课的小组包括:法官与合议庭小组;控方(原告家永三郎、原告律师及其助手、原告证人;辨方(被告日本文部省代表、被告辩护律师及其助手、被告证人);记者团(记者及其被访问者)。小组的负责人根据学生自愿与同学推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分组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通过网络等形式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全组共同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完成法庭审判前的准备。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作为参与者、顾问和向导,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和评价的方案,以亲身体会活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教师还适当教给学生进行活动的方法,时刻关注不同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控,以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既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又帮助他们学会比较和选择,使同学之间不同的意见得到合理判断,从而形成小组的集体观点。教师还特别注意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接触面,促进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

由于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并重的原则,小组的准备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小组的讨论进行得尤为热烈,特别是不同的认识有矛盾冲突时,讨论就更加活跃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用历史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积极搜集整理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历史资料,学着全面地考察问题,估量证据是否充足、是否有效,为法庭审判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法庭审判

此阶段以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完成对活动主题的意义建构和价值认同。审判以班级为单位,控方小组起诉、辨方小组辩护、合议庭进行审判、记者团进行访问报道。合议庭评判的原则很简单,只要证据是从提出者能掌握到的材料中直接获取即视为有效。审判过程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都积极陈述他们的证据,努力对对方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在陈述与质疑的过程中,共同达成对历史的体验与认识。在此阶段开始前,教师与同学通过布置模拟法庭,创造有利于进行活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历史情境之中,从而激活思维,主动地去感悟历史。对于学生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教师也给与了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法庭审判的所有程序大致是依照正式法庭的模式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开庭准备  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

法庭调查与质证   原告方宣读起诉书;被告方宣读答辩状;原告方出示证据;被告方出示证据。原被告分别对对方证据提出质疑。

法庭陈述   原被告分别陈述本方观点。原告观点: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给中国及亚洲遭受侵略的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队有组织的大屠杀。被告观点: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自卫,是为了解放亚洲,战争无正义非正义之分,战争犯罪无法避免;南京大屠杀不是有组织的大屠杀,30万人查无实据。

休庭  合议庭商议判决方案;记者团以诉讼的目的为核心进行访问。

法庭宣判  审判长宣读判决书。判决家永三郎部分胜诉(支持控方对南京大屠杀事实的论证)。

闭庭  法官宣布闭庭;记者团以“对诉讼的思考  为题进行访问。

教师小结  指出历史的尊严在于,它的面貌可以任人评说,但却不能任人涂抹。对历史过程的一切歪曲表述,必须以永远不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纠正。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评价总结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师生共同对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评价总结阶段是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活动课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评价与总结特别注重过程性、综合性、全员性、发展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评价时采用观察法、面谈法、学生自评法、师生民主评议法等多种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评为主。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活动的成果,更包括学生的活动态度、在活动中获得的主题经验情况、相互合作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总之,注意全面考察活动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多方面的素质进行反思和总结,充分体现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对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不足有充分的认识,产生出成就感和不满足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把成就感和不满足感转化成为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兴趣和动力。

 

六、反馈

评价总结显示,96%的学生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主要的收获是:加深了对日本侵略罪行的事实和性质的了解,以及对日本两种政治势力斗争的认识;提高了历史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合作的意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值得一提的事,学生甚至对教科书提出了批评意见。如有的同学提到教科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略军的罪行的叙述太简单;有的同学指出教科书中的有关日军暴行的插图不够清晰、不够严谨;有的同学认为教科书应对现实问题进行介绍,比如,当今中日青少年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日本教科书问题的由来等。不少来听课的老师发出由衷的感慨:这样的历史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同学们通过这样一种学习过程,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终身难忘的。

(参加本课设计讨论的有:白幼蒂、李静、张桂芳、张洁、徐雁、暴生君、李英杰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