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佚名:历史教学中的传统
佚名:应该感谢西方的殖
最新热门    
 
佚名: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课堂活力

时间:2009-10-18 17:54:02  来源:佚名
 

              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课堂活力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0/105102/archives/2007/401711.shtml

    新课程最大的特征就是课堂面貌的变化,如何激发课堂活力打造魅力课堂,我认为设计好历史问题是关键。让问题成为激发课堂活力的突破口,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

 

一、设计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批判性、追求独立性增强,敢于挑战新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应注意激发其斗志,鼓励其探索。书本中已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不宜拿来探究。一是探究的空间狭小,不利于学生发展。二是有现成答案,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应选择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追求一题多解,使其思维在思辨冲突中成长。如我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就选择了: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邓世昌死值得吗?《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区别?谭嗣同真的死得其所吗?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毛泽东赴重庆,依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其赴重庆还有意义吗?这些问题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增强。这些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既不会让学生轻易找到答案,但只要学生“跳一跳”又能摘到果子(答案),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思维的松懈和懒惰(因找不到答案,放弃思考;因轻易能找到答案,不愿思考)。

 

二、挑选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

    新课标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品格。葛兆光:“我总觉得,历史教学恰当的途径,应是通过写作者或讲授者的‘叙说’来‘激活’读者或听众的记忆、体验与经验,调动心底的‘储备’,唤回心中的‘记忆’,重新建构并认同这一历史和传统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纯粹单向的老师的‘讲’,过渡到学生‘听’,并最终实现历史记忆的复活,重构一个价值性的东西的过程。学生想听的,是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并能唤起他的历史记忆和生活经验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或者是机械教条的文本。”在提问时,应选那些学生能感悟、体验到的,能引发生命感动、内心体验和美好回忆的东西。一堂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要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养育学生人格品质的圣殿。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不能贴标签,应该润物无声,通过精选问题、延伸问题,使问题内化为体验。在八年级教学中,我精选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如:写份起诉书,控诉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如果你生活在1919年,你会做什么?明年的9月18日,你拿什么纪念我们的“国耻日”?从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的孤独长跑到2004年刘翔夺冠,你想到什么?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日本政府通过宣扬侵略有理的教科书,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情感的焦点,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关心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

    历史教材上的东西大多是人类发展史上重大的、离学生较远的东西,怎样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贴近学生,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引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教师就得关心学生身边的问题,让二者有机联合起来。在八年级教学中,我就选择了如下问题: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看打击东突势力的必要性;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贡献;新文化运动时,就已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今天,我们生活改善了,还有学习长征精神的必要吗?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这些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有利于拉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杜绝无限拔高的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只有难才能体现教师水平,惟有难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以九年级为例,有些教师上课提出如下问题: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前期,虽然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是它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超过英国,其原因何在?荷兰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依据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法国与世界情况,分析法国历史演变的趋势。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反法西斯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中,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初中生就显得过难。因为初中生无论其知识储备还是思辨能力和高中生还是有段差距的。历史教学不能离开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架空地去探究,无限拔高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五、教学生学会提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不仅要“解惑”,还要“生惑”,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怀疑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有问,能无中生有,生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敢问,有问题敢于提出来,勇于和老师、同学分享;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善问,问问题也有技巧,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触及本质的本领。在学生提问中,对有独到创见的学生,予于鼓励;对发问积极、讨论踊跃的学生,予于肯定;对不善于发问和不积极参与的学生,提出希望,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

    总之,能面向全体,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问题都是好问题。只要我们教师乐于探究、勤于探究,我们的历史课堂必将在探究中焕发勃勃生机。就让我们在提问题中享受快乐,在问题中享受思考,在思考中享受历史课堂的魅力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