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新课程历史九年级上模拟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新课程七年级历史段达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新课标四川省2005中考历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周明学:新课标下历史教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
刘向荣:如何在新课改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新
最新热门    
 
新课程高中历史讲授法优化策略初探

时间:2009-10-18 17:54:04  来源:田效松
 

新课程高中历史讲授法优化策略初探

田效松

(广州增城市新塘中学   511340)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基木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优化,使传统的讲授法焕发出新的生机。新课程高中历史讲授法的优化策略主要有:理念的先进性;语言的准确性;组织的条理性;为理解而讲授;生动热情讲授。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讲授法;优化策略。

新课程实施的基木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1][1]。由于历史的学习过程也是历史认识的过程,而正确的历史认识很难通过直接的方式自然生成,需要历史教师的讲解来点拨,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传统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式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备;历史课程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些新特点要求广大历史教师与时俱进,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优化。

一、传统讲授法运用失当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传统讲授法的批评不少,似乎一提到讲授,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进行学习,就是违背课改精神。但是,人们所提出的许多问题,有些并非讲授法本身所固有,实际上是对讲授法的运用不当所致。

教师讲授的失当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向学生讲授的知识超过了可能加工并理解的信息限度,学生则会变得迷惑不解,如坠云雾,对自己学习能否成功也失去信心,教师随后的讲授也是徒劳无功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有些课信息含量很大,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如不加整合、取舍,按教材知识点完整的讲述,就会出现这种误用情况。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就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2)太长的时间超出学生有意注意时限。人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超出一定限度,则会产生分心、注意力转移现象,有时还会诱发问题行为。一般来说,对高中生的讲授最多不宜超过30分钟。

(3)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的机械讲授。如果没有说明诸多讲授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些内容则对学生失去意义性,只能产生机械学习。

(4)讲授时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教师的讲授应站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构筑的平台上进行,否则,学生的学习必然是机械学习。

(5)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倾向,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才会有学习的冲动,才会有努力的行动。学习最终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否则,教师讲授内容组织得再富于条理性、逻辑性,也难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传统的讲授法不能简单抛弃,而是要根据新课程的需要,作进一步的优化。

二、新课程高中历史讲授法的优化策略

优化传统的讲授法,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优化策略。“策”指计谋、办法,“略”指计划、计谋,“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式、方法[2][2]。实施讲授法优化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理念的先进性

教师理念的更新是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关键。高中历史教师改革和完善传统的讲授法,需在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二是由历史的“权威”和“独裁者”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双边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三是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3][3]。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理念,才能赋予传统的讲授法以新的生机。

(2)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包括语音准确、用词适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等四方面内容。教师语音应以普通话为准,保证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教师讲授中应使用普通话词汇,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历史教师要适时、恰当地使用历史专业词汇。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为了表达连贯流畅,教师应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化的语言;讲授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教师讲授时的语速以稍慢于日常生活中的讲话语速为宜。

(3)组织的条理性

组织的条理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系统、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讲授的组织条理性对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至关重要。

教师的讲授怎样才能做到组织条理性呢?

首先,讲授连贯性、提示性。讲述顺畅、自然、连贯,有关联的过渡,没有思路的突然中断。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并适时地提醒学生,在所呈现信息中哪些部分或方面上重要的。如:“因为”、“所以”、“因而”、“结果……”、“通过……”,等等。提醒学生的具体表达方式有:“请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认识到……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你记住……将对你理解……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该学习最重要的问题了,即……”,等等。

第二,讲清内容的相关性。揭示新授教学内容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内容的相关之处,使它们关联起来,并将新授内容置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知识结构,或者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Ⅰ第二单元时,教师可通过导入讲授把新旧知识关联起来:我们前面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知道了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端,而同时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代议制度,基本完成了由人治到法制、由专制到民主的转变。中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这种差距实际上是“先进”与“落后”的分野。这种分野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落后”就要挨打,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列强的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三,讲授内容的条理性。在黑板上采用标题、小标题、画关联图、列关联表、概要、斜体、着重号等使讲述内容组织条理化,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Ⅰ第七单元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设计了以下关联图:

在讲授过程中画出以上关联图,知识的条理性、相关性一目了然,学生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四,归纳小结的周期性。归纳或小结可以在一节课的讲授中进行,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进行,还可在单元或整个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归纳或小结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4)为理解而讲授

为理解而讲授是指讲授要促进学生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熟记史实、原理、概念等。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为理解而讲授呢?

第一,教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教学生有意义学习就是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六单元第1课《古希腊民主政治》第一个子目“希腊文明的摇篮”,教材只说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这些怎么就能产生民主政治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具有组织性逻辑性的讲授: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观念,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要求用民主充分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来保卫城邦、对外掠夺,民主政治的产生有了必要性。这样讲授,学生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注重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Ⅰ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时,可先从“代议制”的概念入手,“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经由自己的同意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是间接民主(概念的内涵)。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概念的外延)。英国首先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后来,德国建立起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首先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后来,法国也建立起了总统制共和制。那么,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我们将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教师通过这样的单元引导讲授,使学生领会到了:可以从概念上入手来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历史的内在联系,要加强历史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无形之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就有了提升。

 (5)生动热情讲授

教师的讲授之所以要生动和热情,主要的原因是,讲授的生动和热情与学生参与学习和专注于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和热情讲授呢?

第一,运用心向诱导。心向是学生听讲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诱导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准备接收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引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将注意和心神指向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五单元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我采取“抒情独白”的方式导入新课: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感受新中国的外交。

第二,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欲使课堂教学生动,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六单元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在讲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时,我运用了案例: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这样,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第三,挑战性的教学。挑战性的教学是指巧设悬念、精心设计问题、留下思维空间等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Ⅰ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中“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2006年春节,小明的一位亲戚从台湾回大陆省亲,送给他几盒巧克力,盒上标明“出品日期: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八月,保质期十二个月”,小明认为这个巧克力已经不能食用,但小明的奶奶坚持可以吃。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公元记年和中华民国记年问题上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习具有了挑战性和生动性。

第四,显示讲授热情。教师讲授时的热情表现为多种方式,如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生气;语言表达快速、有效、抑扬顿挫,富于激情;目光炯炯有神、丰富的表情;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戏剧化、吸引人或其他富于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讲授;得体而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如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时在讲台上或过道内走动而不固守在讲台上;将适当的笑话或幽默、趣闻穿插在讲授中;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学生欣赏、表扬,等等。从而确保讲授时的热情,提高讲授的生动性。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也将会有新的进展,可以坚信,在传统讲授法的这棵老树上,将会进一步绽放出更多新课程的艳丽花朵。

 


①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83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7、831页

③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