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佚名:历史教学中的传统
佚名:应该感谢西方的殖
最新热门    
 
佚名:谈谈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的整合

时间:2009-10-18 17:54:11  来源:佚名
 

           谈谈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的整合

                       ——以《泉州历史》为例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但对于乡土教材怎么教?要不要安排课时进行教学和复习?却有众多的观点和做法。笔者认为,其实只要在平时教学当中注意融合乡土历史的内容,就可以起到使学生了解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泉州市早在几年前就编写了《泉州历史》一书,作为泉州中学生的历史乡土教材。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历史学科每年也都涉及了泉州乡土历史。这也体现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一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仅以《泉州历史》为例,谈谈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的整合问题。

    一、以《泉州历史》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正常教学时间。乡土历史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长、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泉州历史》集泉州古今几千年之历史、人文、民俗为一体。该书既是国标教材的补充,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为此,我一般都把《泉州历史》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首先在七年级放暑假时要求学生在假期把《泉州历史》通读一遍,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利用闲暇时间实地考察泉州的文物古迹、人文地理。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领会书中内容,而且都能够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乡土人文内容与《泉州历史》中的知识点,甚或与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的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内容联系起来,因而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学生在乡土人文的熏陶下,很容易产生“历史情结”, 激发对家乡历史的热爱,领悟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暑期阅读以及实地考察,就可以节省正常的教学课时,不用再安排正常的教学时间用于《泉州历史》的教学了。

    二、在历史教学当中寻求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的结合点。学生对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教师上课涉及家乡史事时,学生会产生亲切感。因此,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融进乡土历史,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泉州历史》记述了大量与初中历史国标教材相关联的地方史料。将这些地方史料结合在国标教材中讲授历史知识,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为例。《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课,我穿插了泉州晋江深沪湾的旧石器遗址记述,说明泉州早在距今80万—50万年前就有“晋江古人”居住。《夏商西周的更替》我则介绍了1995年泉州南安丰州挖掘到的古代青铜农具年代可追溯到西周,说明泉州那时已具有古代文明象征。在《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我穿插了秦始皇二十五年派遣大军“南平百越”的内容。讲授《南方经济的发展》这课时,又引用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的内容。

 

 

    三、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寻根问祖”,帮助学生扩展历史知识。秦汉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生活的是百越民族,泉州境内居住着百越之一的闽越族。闽越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垦殖蛮荒。但现在泉州人民的“根”大部分来自中原,中原汉民批量地迁入泉州平原,大致始于晋室南渡之后。他们把泉州视为流徙播迁的大本营,纷纷来到这里创建家园,孕育出灿烂辉煌的闽南文化,使泉州成为闻名遐迩的“海滨邹鲁”。据考证,泉州绝大多数的姓氏都可追溯至北方地区。如泉州城乡的李氏人家,大都在大门匾额上镌刻着“陇西衍派”,以示不忘祖源(“陇西”,是李氏的发源地,在今甘肃境内)。还有诸如“雁门衍派” “颖川衍派” “凤翼衍派” “蚶江衍派”等等,这些有关姓氏源流方面的知识对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可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国标教材中《贵姓何来》进行讲解,并有意识地引导、指导学生带着求知欲去查阅村中族谱、家谱,以追溯自己家族的根,从而反哺课文中学习的历史知识。

    四、依靠《泉州历史》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历史事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有些历史事件学生不好掌握,这时,有针对性地引用泉州的历史进行启发,便能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基本保有“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之一。在学习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和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时我都借用了《泉州历史》的内容。如宋代泉州也设立了市舶司,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南宋古船,反映了宋代泉州湾对外贸易的繁荣,也反映了整个宋代对外贸易的繁荣。郑和下西洋曾经在泉州圣墓行香等等。这样学生便容易记忆和掌握了。再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并没有涉及到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内容,我就在《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课中补充了爱国华侨领袖原属泉州同安人的陈嘉庚先生的事迹,以此说明广大华侨和海外华人对祖国抗战起来的贡献。学生听了很感兴趣,也很感动。同时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对于乡土教材,一定要坚持“科学”应用、“合理”应用。乡土教材当中有很多是情节生动的乡土历史故事,学生非常容易接受,通过讲述,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但乡土教材只是国标教材的补充,其中还有许多内容是国标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对乡土教材要“科学”应用、“合理”应用。只要恰当安排时间,科学地选择一些乡土教材中的重点,利用正常的教学课时合理融入乡土历史的内容,而把其它一些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就能使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两者相得益彰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