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
高中历史课堂的微格探索
刘德心:博客应用于历史
历史教育之魂:情感态度
管志伟:我的愤怒与思考
课堂观察20问答(1)
课堂观察20问答(2)
课堂观察20问答(3)
课堂观察20问答(4)
最新热门    
 
观察与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追求

时间:2009-10-18 17:54:19  来源:gzls2006
 

观察与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追求

 作者:gzls2006… “福建高中新课程” >> 历史 >> 课堂教学

gzls2006-2009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铺开了,这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与之相呼应的文章逐步多了起来。结合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听课、调研等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共同纪录这一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

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如几年前全面进入初中课程改革实验一样,定方案、建机构、立课题、请专家、抓督查,忙得不亦乐乎。试图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提醒人们,我们正在走进新课程。加大宣传、动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课程改革决不是一场政治运动,决不是一阵风。教学问题不是靠一份文件所能解决的,而是靠一步一步地积累,一步一步地改变,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见效的。

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一方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的治安却未见好转。法国作家雨果说:“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这几年来,学校多办了不少,也多收了许多学生,但是犯罪的低龄化却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国家花很多力气,很大的投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又要每年花很多的资金引起高新技术。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综合问题?但是教育教学肯定存在着问题。怎么办?我想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原由。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巨大,但是我们的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从而导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的态度。在学习、听课、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在了解中发现,存在着以下三种类型的教师:

1.顾虑型教师:一方面,承认课程改革的理念很先进、很好,但是,另一方面又怕将来在高考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中,他们会对新课程的有不同解读。一方面高举课程改革的旗,另一方面,却不敢发挥原有的主观能动性,仍然按照过去的较为保守的一整套的传统,继续坚持下去。目前这类型的教师居多。

2.迷失型教师:一方面能够看到传统教育教学的某些弊端,试图去克服这些弊端,但另一方面又无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去取而代之,处在两难之中的状态。这方面年轻教师居多。因为他们刚刚从学校毕业,对以前教自己的老师的教学记忆犹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也进行反思,试图改进,但是由于没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很好导师的培养,处在教学的痛苦之中。他们认为教育教学不能这样下去,但是又无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

3.推卸型教师:这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条件不成熟,或至少在农村中实施不成熟,认为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条件不成熟,还有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或模式无法实施。这类型的教师较少,但是影响不好。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我个人认为,课程改革正处在刚刚实验阶段,正如科学实验一样,既然是实验阶段,就得有各种各样的尝试,而尝试肯定存在着风险。靠教师的讲,是永远讲不完的;靠练,永远是没有尽头的,靠考,永远不会有创新能力的产生,至今为止,没有一项发明创造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因此按照我的理解,这次新课程改革:

第一:应当减少学生在校时间,适当增加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实际生活,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支持。否则,就象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读到高中了,家里的电路不懂得怎么连。理论有一整套,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很低。

 第二:应当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适当增加学生在校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应当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不是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第三:应当减少学生识记的负担,增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方面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靠记是记不了的,即便是记住了,也是不牢固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

从上述的理解出发,我们的课程教学的任务更加重要了,地位就更加突显了。因为学生在校的时间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应减少了。我们经常说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这说明其重要性,但是,这种讲法不适合现在了。我想我更喜欢把课堂教学定位为学生的“能量补给站”、“知识的修理站”、“技术支持站”。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点上下功夫,而是提供更多的支持。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认为,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材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只是其中的来源之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再延续下去,危害性极大。因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只有一本,而教材却有四种版本。这四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和大象出版社四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而这四种教材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有的差别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出现问题的。这不单是今后的高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到位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能是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支撑点,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所选教材为参考,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给与学生更多方法上的指导。要对教材有自己的想法,要寻找更多的材料支持,要在新的观点下的再思考、新解释。一句话: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被教材所限制。再不能“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出自己的教学讲义。

第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驾驶员”角色,而只是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切,充当“驾驶员”的角色,你想把学生带向何方,就带向何方,学生只能盲目跟随,不能有任何的疑问。学生不能象教师那样精神集中,学生也无须集中精力,因为教师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带学生应该去的地方。但是,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知识往往是很肤浅。现在是应当改变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说明,自己上路,每位学生都充当“驾驶员”的角色,教师只是充当“技术支持”的角色了。这样必然会出很多问题,但是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自己的方法与思考,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学生所获得知识也就深刻的多了。

第三:课堂教学不再单纯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再寻找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是解决问题的终结,不是“句号式”的教学,而是问题的探究过程,是“问号式”的教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探究的过程,应当是给与学生不断探究欲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生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当是“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探究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的教学研究,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潜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只有大胆地探索,才能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才能有新人的不断涌现。课程改革需要的就是这样的风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