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荣锁:新教材重大缺陷
张荣锁:精神统率下的知
张荣锁:历史教学如何使
张荣锁:新课改后历史课
任鹏杰、张荣锁:“闻闻
张荣锁:学生评价宜采取
最新热门    
 
张荣锁:将历史人物“立体化”

时间:2009-10-18 17:54:42  来源:张荣锁
 

                  将历史人物立体化

 

    内容提要   目前,历史人物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教材和老师给学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往往是零碎的、枯燥乏味的。老师在人物教学中存在着只讲形,不讲神;习惯对人物下一个简单结论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本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努力使历史人物形象立体化——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感悟、思考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经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生养料。

    关键词   立体化  人生养料  整体  人文主义  邓小平

    由于应试任务的繁重和教材编写方面的缺陷,导致历史教学忽视对人的关注,造成人文主义的缺失。亘古以来,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在侃侃而谈这些成就的同时却忽视创造文明的人,岂非荒唐可笑。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只重视政治史、阶级斗争史、军事史、外交史、民族关系史等,现在我们重视经济史和部分日常生活史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历史课本中和教师的讲述中,历史人物仍然是干瘪的、零碎的、模糊的、枯燥乏味的,甚至可以说,往往还没有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对历史人物(许多是作者)介绍的那样全面、生动、形象。现在,我们历史老师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努力在课堂上使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感悟、思考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经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生养料。

    辜良超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八期所发《人文主义的失落与历史教学的尴尬》一文中说:“高中几大本历史书,主要就编写了一大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民族史、交往史,可偏偏就没有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的历史。为此,首都师大教授赵亚夫先生痛斥这种现象说:‘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说到司马迁,只有一本书,一句话的印象;谈到张骞、苏武不过陪衬丝绸之路而已------’杨根思、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人物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既不写思想,也不写情感,还不写追求,更不写信仰,甚至连一件事迹也没有。” 辜良超老师及他提到的赵亚夫教授所言毫不夸张。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市一级、省一级的学生都教过,对此有切身体会。我们甚至可以更严重地说,对于古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老师上课也提到了,可结果使学生只知苏格拉底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至于他伟大的思想、深沉的情感、高尚的人格、悲壮的经历一无所知;对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不少学生只知他是诗仙和他写的两三首诗,至于李白曾是道士、隐士、囚犯、游侠的传奇经历,至于李白站在珠峰俯瞰人间、藐视一切的狂傲性格,与天地交游的仙风道骨,学生则知之甚少。对于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庄子,老师也按课本内容讲了,可结果学生只知他思想消极,至于他独特而高绝的思想美、人格美、行为美一概不知。对于领导改革开放的,使中国人生活、命运发生巨变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不少学生竟不知其三落三起的坎坷、壮美、传奇的经历。有些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如“竹林七贤”、六祖慧能、朱熹、王阳明等等,课本上连他们的名子都没有。

    我们还是对历史人物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影响做一个小结:

1.讲人物只讲其一言或一事。例如讲王羲之,只讲其书写了《兰亭序》。再如,讲刘禹锡,只讲他说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不敢脱离课本。由于课本容量有限等原因,导致课本上所讲人物都是支离破碎的。直到现在,照本宣科的老师仍大有人在,这样就使老师所讲的每个人物都是不完整的、不丰富的、不立体的。

3.只讲形,不讲神。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普遍、严重地存在。就拿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来说,战国时的大思想家、六朝的书画家、唐代大诗人、宋代词人等,学生也学过不少,但你要问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境界,可能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一二。

4.习惯下一个简单、粗暴的一句话式的结论。长期以来,由于受僵化思想的影响,以及老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一部分老师对非常复杂的人物也习惯下一个简单、粗暴的一句话式的结论。记得我上中学时,老师在讲苏格拉底时,简单介绍几句后便说,苏格拉底因反对民主被人民处死,他是唯心主义的。在我们当时头脑里存在这样的简单逻辑:唯心主义等于坏的,坏的等于没价值的。于是我失去了对苏格拉底的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十几年后,我偶然看到一些资料,才知苏格拉底的伟大。心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想想看,如果讲到老子,就只强调他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讲到庄子就强调他的思想更消极,这就像当年,我们提到马寅初、老舍、巴金等用“右派”两个子概括了事。这样的教学,说严重点是在摧残文化。我们的课本在编写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缺陷。例如用于高三的《中国古代史》中对老子的介绍,除了客观地说《道德经》包含着辩证的思想之外,就根据老子主张“无为”,对老子的思想下了一个简单的一句话式的结论:“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新教材改进了一些,但针对老子提出的“道”,也很快下了一个简单结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编者也许不会想到,这样一句“终级宣判词”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对于世界顶尖的文化名人,课本上既不说其思想的伟大、精彩处,也不介绍其在世界的地位,及对后世的重大影响,而是急于下一个简单、浅薄、幼稚的结论,这是对学生严重的误导,对文化名人的严重抹杀。

5.只讲入世人物,不讲出世人物。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大讲特讲入世人物,如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等,而对一些出世人物却关注得很少。我们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存在这种倾向。历代名僧、隐士在课本上出现的很少,特别是像“竹林七贤”、六祖惠能等这样一些能代表一种文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人物,其名字都未出现在课本上,这是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严重缺陷。课本上都不讲的人物,许多老师自然也不会提起。

6.只讲帝王将相,不讲普通百姓。尽管我们经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在课堂上又有几个老师举出一个典型的百姓认真讲过呢?历史上建功立业、成名成家的人毕竟是少数,研究普通老百姓也很有价值。例如在讲到汉朝时,我们举出刘兰芝这一普通妇女来研究,学生肯定会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新发现、新收获。

 

 

    那么,如何克服以上所说历史人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呢?那就要将历史人物形象立体化。所谓立体化,就是避免在讲人物时,只讲其姓名,或只讲其做了某件事,或只讲其做出某方面的成就,停留在点、线、面的水平,就是整体地探讨人物的个性、思想、感情、多方面的成就、优点、缺点、顺境、遭遇等等,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人,供其更深刻、更高层次地、更完整地借鉴历史人物,品味历史人物美丽的一生。

    盲人摸象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片面、局部地看事物会得出多么荒唐可笑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全面地看事物。中国古人一直有把事物作为整体来看的优良传统。正像日本现代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禅的真髓》一书中所说:“东方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整体的把握,西方的思想方式偏重于具体的分析。”

    《史记》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被称之为纪传体。《史记》所创此种纪传体,为后来史家所继承。中国古代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有着悠久的传统,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继承、发展。《史记》等光辉著作为我们今天的历史人物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汲取不尽的营养。翻开《史记》,看司马迁所写汉高祖,有出身、有性格特点、有音容笑貌、有传奇经历、有功德业绩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来引人入胜。再看司马迁所写老子,虽笔墨极少,但老子的人生经历特点、老子的思想特点、老子本人的高深莫测及人格魅力已跃然纸上。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历史人物教学是多么的支离破碎、枯燥乏味、机械呆板。我们应该虚心地向古代历史学家学习,并用现代先进理念去关注人物,争取在历史人物教学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下面我把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历史人物形象立体化的一个案例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我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选择了一个典型人物——邓小平。

    课前,我让同学们先自己去查阅、收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初步思考邓小平的经历特点、思想感情特点等,带着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我自己找到一篇较好的邓小平生平介绍,印发了几份供同学们传阅。我还找到一位朗读较好的同学,将邓小平生平介绍压缩为在五分钟内能读完的邓小平生平简介。我还在网上找到一段邓小平音容笑貌的录像。

    上课时,我先请那位朗读较好的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朗读了邓小平生平简介。然后我给同学们放了一段邓小平音容笑貌的录像。这时,同学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然后,我就鼓励、引导学生就邓小平的个性、思想、情感、经历等问题积极发表看法、相互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讨论得很认真、很热烈。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有这样几点感受:第一,如果我不上这样一堂课,许多同学对邓小平三落三起的坎坷、悲壮、英雄、伟大的人生知之不多、感触不深。课上,不少同学说邓小平的经历震动了他们。第二,这样的课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一位女生发言道:“解放以来,邓小平几次受到残酷打击,惨遭厄运,但他并未消沉,只要有机会出来,他就能不计一切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我觉得这种精神十分伟大!”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试想,如果我们老师简单地灌输给学生: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效果会是怎样?第三,这样的课会带给学生许多宝贵的东西。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一些遭遇、挫折,当人生的厄运降临,我们该如何应对,我想邓小平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坚韧、宽容、大度、冷静、忍耐。不用我多言,学生在讨论中对这些宝贵财富,已有许多感悟。学生的心灵深处还会得到许多不可言传的东西。

    当学生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也讲出我的一些独特见解,供学生参考。

    最后,我把讨论结果作一个小结。

七彩人生——邓小平

个性——幽默、胸襟开阔、有主见、有魄力等。例子(略)

经历——三落三起。坎坷、悲壮、英雄、传奇。启示(略)

思想——灵活、独特、有创造性。如一国两制等。启示(略)

情感——“博大精深”。对祖国、对人民感情深厚。例子(略)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听简介、看录像、对人物一生的多角度讨论、小结,学生对历史人物就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立体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将会对部分学生的人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愿更多的老师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能尝试这种立体化法。

 

主要参考书目:

《史记》(司马迁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禅者的思索》(铃木大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报10月北京第一版)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李宗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

《世界名人故事丛书》(团结出版社,1996年底9月第一版)

 

本文2004年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