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春节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东莞二
研究性学习论文:富民时
研究性学习论文:春节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虎门港
研究性学习论文:袁屋墩
红军长征准备问题研究参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
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史研
最新热门    
 
研究性学习论文:看虎门古与今

时间:2009-10-18 17:56:03  来源:东华
 

(申明:作者授权本站发布本资源,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看虎门古与今——

浅谈“三来一补”

 

组员:苏子瞻、麦杰逊、彭文婧、黄恩恩

执笔人:东华高级中学高一(11)班   黄恩恩

 

 


课题背景:

鸦片曾严重毒害清朝的中国人们。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意志。然而,由于清朝的腐朽,列强侵略中国,虎门伴随着祖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随着改革开放,虎门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从此虎门走上了敢为人先的道路,经济迅猛发展,它的繁荣有目共睹……

课题目的:

把虎门作为中国的缩影。通过研究虎门的近代史,了解整个中国由屈辱到繁荣的曲折历史,通过这次调查,让同学们更了解虎门,更了解中国。

研究分工:

首先,我们分成四组。分别负责四个部分:(1)虎门历史;(2)富民服装城;(3)虎门港;(4)“三来一补”企业。

我们在一月二十九号到了东莞展览厅参观,在里面展示了虎门的很多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如:“三来一补”厂里工人的活动环境模型实景等。一月三十号我们到了虎门港码头,实地拍摄了码头的运作情况。使我们对虎门港运作得到很好的认识。一月三十一号我们组员来到了享有盛名的富民时装城。参观了商城而且和店主进行了亲切的访谈。得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资料。二月十三号大伙来到了鸦片战争博物馆,从中我们了解了虎门的深刻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仿佛又回到昨天一样,每一件关于虎门的大事都历历在目。然后我们去虎门有名的爱国教育基地——海战博物馆和威远炮台。我们好象回到那过去动魄惊心的战争年代,让我们深受教育。我们除了到实地去考查我们还运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从互联网上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有赖于它我们才能快捷、高效地完成了调查报告。

 

研究结果:

浅谈“三来一补”

 

虎门是先于东莞而为人所知的,虽然它只是东莞的一个镇。160多年前林则徐的一次“虎门销烟”把“虎门”这个不起眼的镇名深深地烙在了中国近代史上。而今的虎门镇,是一个以服装加工和出口而闻名的专业镇,它也是东莞头一批做“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的城镇。

虎门,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率先打开了国门,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积极参予世界经济的竞争,在1978年9月, 首先引进了全国第一家的“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

 

 

 

1978年8月,上海籍香港人张子弥来到位于珠江口的虎门镇,租用镇办企业虎门木器厂一间厂房,建立了太平手袋厂,这就是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至今,太平手袋厂已经衰落了。

如今来到位于该镇解放路7号的太平手袋厂旧址。这是一栋五层的楼房,已残破不堪,墙壁斑斑驳驳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据调查,当时,手袋厂发展很快,不久每个月就能生产1000多打手袋,加工费就有大约20万港元,原来的办公场地已经远远不足,很快就吞并了竹器厂,并拆掉原有旧房,在原地建立起了这栋五层高楼和旁边的宿舍楼。

当时生产原料和机器设备由张子弥提供,他还负责成品的销售。太平手袋厂只负责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据说后来改为“进料加工”后生产的手袋在市场上销售,风靡大江南北。当时中国市场上还是帆布手袋一统天下,而该厂则采用了香港的原料和款式,并印上世界流行的卡通图案,各地十分抢手。

但是后来该厂因老板的离去和厂内骨干的相继离开而逐渐衰落。时至今日,早已人去楼空,连房产也早已转手。

虎门是“三来一补”经济的发源地, “三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来件装配:“一补”是指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是由外方提供原材料、样品、零配件,内地按外方要求的质量、规格、样式、包装和商标进行加工生产,全部产品由外方返销,中方收取工缴费。补偿贸易是由外方提供设备及生产技术等,投产后,用该设备、技术生产的产品或双方议定的其他产品分期偿还,中方不用支出外汇。

同样是早期探路者的龙眼发具厂,它建立于1979年4月,是虎门镇的第二家“三来一补”企业,龙眼村是中国第一个引外资办企业的农村。当时村里并没有厂房,便在旧宗祠的后楼里开工了。对于龙眼村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又建立起了一大批的“三来一补”企业。目前该村已有200多家企业,村民的富裕程度是当年无法想象的。

(在“三来一补”厂里的工作)

目前虎门“三来一补”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外资企业1400多家。“三来一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在那个时代它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人知道西方是怎样实行市场管理的。外来的投资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早期当地的打工者从这些企业中学会了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后来的一些民营企业大发展正是得益于此。“三来一补”经济也是其它外资经济发展的开始。早期只有“三来一补”企业,后来这些企业通过参股、并购形成了一些独资和合资企业。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完成了转型,可以说没有之前的“三来一补”企业,就没有后来的股份制企业,也就没有现在的工业化。

 

 

 

 

 

 

虎门正是东莞甚至珠三角开放发展历程的缩影,靠“三来一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东莞是港深与广州之间的经济走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香港向内地转移的主要通道和一个较理想的落脚点。一批境外企业在投石问路成功后,很快聚集到东莞。从1978到1993年的15年时间,东莞共引进“三来一补”企业1100家,为东莞带来税费收入15亿美元。

虎门,是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的地方。虎门,敢为天下先引进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虎门,被视为外商投资的“风水宝地”。虎门,连续五年财税收入名列全国乡镇之首。被国家财政部授予“中国财政之星”。虎门,2001年7月再次荣获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颁授“全国创汇十强镇”称号。

 


“三来一补”引进了别人不完善的材料进行加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别人的短处,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使得“三来一补”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高。它在经济上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为中国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更为,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带来改革的希望。“三来一补”我们不难从它的字面看出,它是利用外力为中国谋发展。虎门成为中国首家“三来一补”建厂的地方,它成了改革开放的试金石。事实证明了“三来一补”是可行的,它带来了虎门的飞速发展,使虎门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南派服装的龙头。现在,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虎门又岂能放弃这一腾越得更高机会。

 

    作为一名学生的我要认清“三来一补”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要宣传好这能令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政策,而我住在首次做“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的虎门,更应该引以为豪,应该向外地人介绍这一作为对外开放的首位骄子,使“三来一补”这概念深入人心,使得中国能以这强大动力越近发达国家行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