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学”百年一瞥:毛泽…
专家谈西安大明宫遗址:…
民俗专家谈中秋节为何吃…
顾农:文学家的钟会
汉学家顾彬聊儒学:哲学…
9月15日 日本承认“满洲…
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迎来…
红楼梦学会成立三十年 …
红学漫谈:曹雪芹长眠何…
读破万卷书行过万里路—…
最新热门    
 
红学家谈新《红楼梦》:寡妇李纨不应戴大红花

时间:2010-10-11 11:51:49  来源:不详
红学家梁归智从两个版本说电视剧《红楼梦》得失—— 
  经典就要有经典的拍法
  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授,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 
  2010年9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终于在各种“酷评”中落下了帷幕。在电视剧热潮已过,各方利益之得失已经尘埃落定时,本报记者特对红学家梁归智进行专访,请他将新版与1987版两部电视剧《红楼梦》作一比较。 
  记者:要不要忠实于原著,是否忠实于原著,如何忠实于原著,永远是一个说不完说不清的话题,我们还是从这里说起吧?
  梁归智: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则是另外的人续写,不管续写者是高鹗还是程伟元,总之不是曹雪芹所写,这就形成了“两种《红楼梦》”。红学中的“探佚学”就是研究八十回后原著佚稿的轮廓梗概,进而追究与原著《红楼梦》的思想精神和艺术美学相一致的内涵意义。从学理上说,就是“两种《红楼梦》”向哪一个认同?这是红学史上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摆在任何一个编导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
  1987版电视剧,八十回后的剧情改编取了探佚的思路,尽管并非完美无缺,但二十多年的放映历史已经证明,它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李少红导演说1987版因为周汝昌当顾问,所以探佚派占了上风,这是不了解历史情况。只要看看老版电视剧片头的顾问名单,周汝昌的名字并不靠前,说明当时按佚稿研究而不是按后四十回续书改编,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大背景的产物,也是当时红学界尚未完全“定于一尊”,因而思想、学术都还比较有生气有创造性的产物。
  1987版电视剧虽然基本上取了探佚方向,却不够彻底,故事编排也大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当2010版电视剧开始筹拍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仍然取探佚方向,在旧版基础上再上层楼,克服旧版的不足和欠缺,精益求精,打造一部能体现曹雪芹原著真思想和真艺术的杰作;另一种是回归到一百二十回为“整体”的观念立场上。
  2010版选择了后者。寻究其原因,一是求新不袭旧的惯性思维:既然1987版是按探佚方向拍的,采取和它相反的思路似乎能够避免重复,更容易自具面目。二是某些“顾问”和“文学统筹”们的学术立场以学会的名义强大地主导了改编思路。三是也存在一种社会思潮,作家王蒙的一段表述可以视为代表:“依据这种推论与考证(指探佚——引者)而抛开高续另写小说或新编电视连续剧则太可怕了。就算您的推断百分之百正确,没有细节,没有形象,没有情绪,没有曹高时代的行文习惯与文采,它或许能够算是科研或半科研(因为红学家的论断常常是猜测大于论证)的成果,可它们能够就地转化成艺术品吗?”
  记者:但是,现在的续书流传了那么多年,读者不是已经认可了吗?
  梁归智:这又是红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从胡适和俞平伯开始的“新红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正式形成的“探佚学”,已经越来越强烈地颠覆了所谓“读者已经认可“一百二十回整体”,也就是认同后四十回续书的阅读传统。标志就是1987版电视剧取探佚而不取后四十回续书的思路。历史在前进,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审美品位已经今非昔比了,现在的大多数读者已经不认可后四十回了。悼红轩网站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其结果是:赞成按后四十回改编的占15.4%,赞成按探佚改编的占72.5%,赞成只拍前八十回的占12.1%。读者在与时俱进。
  这还涉及曹雪芹所写《红楼梦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