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于曹魏末年的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钟会(225~264)其人,在历史上基本是一个反面人物。《三国志·魏书》本传说:“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之小子也。少敏慧夙成……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正始末期高平陵之变以后长期在司马氏手下任职,功劳卓著,屡有升迁。晚年奉司马昭之命率兵伐蜀,得手后图谋自立,实行地方割据或夺取全国政权,但很快败死。当他在司马昭身边时,一再大进谗言,促成了嵇康之死,又欲找阮籍的毛病来加害于他,未能得手。这两件事加上他的政治野心,给人留下极恶劣的印象。
但他确实很有学问,文章写得也不错,写思想史、文学史不宜完全抹杀其人。《三国志·魏书》本传说,“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及会死后,于会家得书二十篇,名曰《道论》,而实刑(形)名家,其文似会。”按《隋书·经籍志》著录他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周易尽神论》一卷、《周易无互体论》三卷,看来他的治学与何晏、王弼、夏侯玄等正始名士有相近处,他本人与何、王二人也曾有过比较多的接触,可惜他的这些论著都亡佚了。
钟会最著名的论文《四本论》涉及到魏晋之际思想界和人际关系许多问题,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文学》云:“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康)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於户外遥掷,便回急走。”刘孝标注引《魏志》云:“(钟)会论才性异同,传于世。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文多不载。”按傅嘏、李丰、王广诸人论才性问题,均在嘉平年间,至甘露初(256),钟会于诸说之外另树新义,并“集而论之”。所谓同、异、合、离这样的概括,大约亦出于钟会之手,原来恐怕只是一些分散的意见。此时李、王已先后被杀,傅嘏亦已去世(正元二年255),此时钟会出来论才性四本,带有做总结的意思,也表明他就是这个领域唯一的权威了。钟会撰《四本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