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官员参评鲁奖争议背后的…
从“四喜娃’’看现代设…
九月互联网十大热词公布…
国学研究受重视 高校如…
试析从“诗不可兼史”到…
从“以西例律我国小说’…
因暴力要删“鲁提辖”有…
网友反对课本中剔除“鲁…
日本人如何称呼中国? 从…
网络文学参评鲁奖 文学…
最新热门    
 
从“鲁奖”管窥当代文学:成全诗歌的是诗人的内心

时间:2010-10-27 10:59:21  来源:不详
挚,但是有的有过程少意境,有的有细节无大局,这些都是不足之处。
  诗歌出版依旧很难。写诗苦,出版更苦。诗集印量一般很少,很难深入到读者中。对诗歌这种发行量本就不大的艺术形式,怎样去扶持,怎样在文化政策上给予倾斜,值得思考。
  记者:诗人与生活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人担心人们的“诗心”正变得迟钝,难以捕捉生活中的诗意。
  雷抒雁:诗歌不是在书斋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常对生活熟视无睹,比如你在地铁里看见一个女人弹吉他唱歌,是否会产生《琵琶行》那样的情感?恐怕不会。但是为什么白居易就能想起?如果没有深度的同情感,没有深度的观察与剖析,诗作很容易流于表面与肤浅,很难产生恒久的影响。我认为,对社会生活中一些事件的发生,诗人应该有感情的波动。社会上每一股风吹过,他的内心都会起一阵涟漪。如果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波纹把它深化,就有可能诞生好诗。
  成全诗歌的,往往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而是诗人的内心。有句话叫“国家不幸诗人幸”,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会使诗人得以更深刻地体验国家、民族的灾难,更深广地感受社会苍生的苦楚,从而获得更强烈的心灵触动。现在一些诗人凭才气写作,很看重组织语言的能力,但是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于是总难写出感染人的作品——症结就在这里。
  因此,诗歌能否写好,不在用什么体写,而在什么人写。是不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有没有一颗对生活感受灵敏的诗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短篇小说仍需拓宽题材,深挖主题
  记者:近两年我国短篇小说的创作状况如何?主要困难是什么?
  阎晶明:在今天还执着于从事短篇小说创作的人,可以理解为对文学的忠诚。因为短篇小说发表容易成书难,没有什么市场效益。短篇小说的寄生地主要是纯文学刊物,这些刊物大多数存在自身生存困难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已成名作家还是文学新人,在短篇创作上继续努力的不乏其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创作仍可称繁荣。本次鲁奖短篇参评作品中,不少作品在艺术探索上充满新意,值得尊重。
  当前的短篇小说困难不少,一方面是奖励机制不健全。如何创造一种更具广泛性的鼓励机制,多方面鼓励作家从事短篇创作,需做更多探讨。另一方面,从短篇小说总体情形看,创作题材的广度,主题开掘的深度还显不足。写农民工进城,写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困难和精神困境似乎非常集中。一方面反映出作家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多有重复。即使在主题开掘上,有新意的作品,能够让人读出温暖、受到感染的作品仍显不够。
  记者:有人说全媒体时代短篇小说将会逐渐演化成手机和阅读器上的幽默段子、箴言式语录。那种仰望星空式的文学,将只有精英杂志与精英读者才光顾。你怎么看?
  阎晶明: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新媒介给文学带来很大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难度更大。现在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生活里的故事往往比小说更复杂、更具关注性,一些流行话语也抢了语言精彩的风光,短篇小说的独特价值被挤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不是我们要为短篇这种体裁着急,而是要在文学艺术的角度回应——短篇创作对文学而言还有无价值?读者是否还需要短篇小说?生活里的故事能否典型化?典型化的故事后面有没有启迪人的思想力量?短篇小说的艺术性,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美感上能否吸引人……这些都是需要作家们努力的。同时,及时有效的文学评论,对短篇小说创作的扶持力度,都需加强。
  张健 王立言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