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浙江藏《富春山居…
专家着手修复包拯家族墓…
专家着手修复包拯家族墓…
文学理论界专家畅谈文学…
专家反对影视剧“方言秀…
专家指“非遗”保护要增…
民俗专家:重阳节插茱萸…
调查显示老人缺精神慰藉…
2010杭州良渚论坛开幕 …
曹操墓之辩再掀高潮 各…
最新热门    
 
专家确认郑和下西洋宝船排水量近2万吨

时间:2010-10-30 11:41:19  来源:不详
>维公之力,博望寔同。

牛首之下,祖堂其友。

水秀山明,鬼神呵守。

万古千秋,藏斯不朽!

链接

郑和下西洋研究始终因资料的匮乏而步履难行。原因是当年由郑和参加整理的,详细记载了七下西洋全过程的官方资料在600年间竟悄无声息地消失殆尽。那么究竟是谁动了这些资料?从明代中期开始,供职兵部的刘大夏就被认为私自烧毁全部郑和资料,并因此成了保守派的代名词而被声讨。不过,最近明史专家、南京大学潘群教授在研究时发现,刘大夏极有可能是受了不白之冤。

据了解,潘老发现了另外两本重要的明人著作,一本是《殊域周咨录》,书中记载,刘大夏事先将这些资料藏匿起来。另一本《长水日抄》也记载了类似内容。因此他推测,刘大夏藏匿郑和资料比他焚毁资料的可能性更大。有学者推测,可能是清代乾隆时期修撰《明史》之后,按照当时惯例,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弃置甚至烧毁掉。

“寿藏铭”解下西洋之谜

首次出海时间是个谜

郑和首次下西洋可能是1403年

1399年,29岁的洪保在靖难之役中成为功臣,被授予内承运库副使一职。在寿藏铭中,洪保引为自豪者唯有奉使西域和西洋二事,它们占据了铭文的最核心内容,这两件大事尤其是下西洋在洪保心目中之地位可见一斑。寿藏铭明确写道,洪保“航海七度西洋”,但具体所载只有两次,一次是永乐元年(1403年),洪保33岁,一次是宣德五年(1430年)。

“过去学界普遍认为,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第一次奉命下西洋,而寿藏铭证明永乐元年可能就开始下西洋了。”按照寿藏铭记载,洪保此时还只是使团的副使,那么正使究竟是谁?王志高认为,一种可能是尹庆,另一种可能就是郑和。史料证明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曾出使暹罗等国,从《敕封天后志》记载看出,出使暹罗和下西洋是一回事。“考虑到此后下西洋洪保多与郑和同行的记录,我们进而认为寿藏铭所载的这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监也有可能就是郑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