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凯波:汉代的屈骚评论
王刚谈成方圆:也许爱情…
文化短波:“90后”作家…
路金波:韩寒是弱势一员…
周立波关栋天分手风波:…
周立波:能否担起“海派…
少林寺回应上市风波:莫…
郦波:我就是个教书匠 …
王小波:把握今天的时代…
路金波:“韩寒20%版税…
最新热门    
 
李波:也看《燕行录研究》

时间:2010-11-17 11:28:15  来源:不详
是对中国史料的补充性,早年吴晗先生在《李朝实录》中发现了朝鲜史料中记载的中国资料,并写出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资料》这样一部巨著,为研究明清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燕行录》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价值,而且要比《李朝实录》记录的年代更加广泛,内容更加详尽。明清史是中国信史中最扑朔迷离、最让人雾里看花的史料,这主要是由于清朝乾隆时期对大量史书的删改,许多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资料被统统抹杀,许多真相被曲解,而民间流传的私史,又由于民族仇恨的关系,对清政府也多有污蔑歪曲,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难以区分和辨别这些材料的真伪,为历史研究增加了许多障碍。而《燕行录》的出现,则为我们厘清了很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燕行录》的可信程度高。日本学者坪井九马三博士在他的《史学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价值分为六等,其历史事件发生时,当时当地由当事者本人所作成的史料,如主要当事者的日记、参谋人员的备忘录等为一等史料,据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最近,或虽然地点相同,但在时间上稍晚而由当事者本人所作成的史料,亦即补记比较精密者为二等史料……”按照这种区分方法,《燕行录》是当之无愧的一等或者二等史料,以《燕行录》中《昭显世子沈阳日记》和《沈馆录》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松锦会战的经过、皇太极之死、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和多尔衮进北京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从中我们便可以对这些事情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必再听信什么“孝庄招降洪承畴”、“吴三桂一怒为红颜”之类的野史僻说。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是我们研究任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历史,我们也要以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研究的准绳,《燕行录》中的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完全可信,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法国历史学家朗鲁瓦与班汉默认为:“作者的陈述究竟有无虚伪成分,应考察①作者的利害关系②同情反感③虚荣心④服从舆论”,很明显,朝鲜方面还是对清朝很反感的,甚至有很多朝鲜知识分子拒绝使用清朝年号,邱教授对于这样的朝鲜士人称之为“北伐派”,北伐派影响很大,是当时朝鲜社会的主流,昭显世子回国不久后即暴病死,恐怕北伐派也脱不了干系,从金宗一上给仁祖李倧的状启上,我们会发现昭显世子与清朝关系比较密切(参见昭显世子日记中对于清帝的称呼变化),在大的环境压力下(李朝中后期受两班集团左右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李倧还经历过丁卯胡变,所以害死昭显世子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情。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燕行录》中对清朝的歪曲,也不见得丝毫不存在。且回忆录这种东西,也由于时效性、历史局限性有重大关系(很多日记是不可能在中国详细记录的,如果被搜查出来问题会很严重,只能回国再写,以金昌业见康熙时伪造日记为例),班汉默在《史学方法论》上说:“……但回忆录既有一己的经验出发,其闻见自有限,偏见处自不能免,且夸耀一己之长,忽于一己之短,此亦人之常情,即此一端,已足发生偏见矣。余如不完全或错误之记忆,亦可杂于其中,则尤为极常见事。”举个例子,朝鲜人认为努尔哈赤家族应该姓“佟”,而其家女婿皆姓“童”,邱教授亦从此说,认为“童”为建州女真之大姓,“佟”为小姓氏,朝鲜人对通婚家族的姓氏问题要求极严,如若同姓,不能以二字分示,故努尔哈赤家族原姓“佟”。其实这是一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