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解…
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解…
“名嘴”纪连海《新杏坛…
“卞之琳百年诞辰纪念座…
范敬宜遗体告别举行 清…
北大清华分别组建自主招…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
最新热门    
 
解读清华简:何为《书》?

时间:2010-12-23 12:59:42  来源:不详
的风格撰写的后世仿制品也可能用此显示其是以《书》的样式写就的。也可能这种表达方式在一些周代文献的后世传播中丧失。无论如何,这种表达方式只能在《尚书》中发现,而不能在其它形式的早期文献中发现,原因在于《书》是--或假称是--正式讲话的即时记录。

 

    在少量金文中,大臣而非国王宣读的命令由“若曰”这种话语表达引导,所以这种表达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一场礼仪表演,在这种表演中国王和大臣的演讲由他人来宣读。这不意味着演讲出自国王,在《尚书》的《多士》,周公是主角,但该演讲也冠之以“王若曰”。某些学者将这视为表明周公企图篡夺王位,但是,如陈梦家指出的那样,更恰当的解释是,周公发布的讲话,但其是国王的意旨。所以,在《多方》中我们也见到“周公曰:王若曰”的表述。另一方面,在《立正》和《君奭》,我们读到“周公若曰”。在这类情况中,周公是在代表自己来说话,别人读此演讲,但该术语并不意味着他宣称为王。

 

    《书》的这个词语也出现在一些青铜铭文的册命当中。这些金文也称“册”,写于竹简的文本,“书”和“册”这两个词语有时一起使用。李峰对这两个词语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我认为他的这个观点提供了理解《书》的含义的关键。通过对这两个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使用中的不同形式的分析,他提出“命书”是书面作品的抽象意义的文献记载,例如宣读的文字。“命册”指的是书写诰令的物质材料,例如竹简,宣读者据此宣读命令。所以,“命册”在册命仪式的最后作为物质载体被移交给大臣。

 

    我们或许可以假设,《书》本来是在一种正式的仪式中由官员代表国王或者重要大臣来宣读的文稿。“若曰”这种表达方式,表明其礼仪表演的性质。这些讲话是以国王的名义由其他人来发布的书面作品--国王似乎是作者,但却不是宣读者。由于这些讲话的文稿是代表国王来发布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在仪式进行之前写好。他们不仅需要提前写好文稿,而且需要一个备份在其后备案,并且把发布的时间、地点和语境记录在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