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2010年哲学热点:中国哲…
曹海东:《论语》之“敏…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刘延东:在新的起点上推…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王岳川:中国连一个文化…
学术对话:中华传统文化…
刘仰东:民国众吃相
最新热门    
 
丁东:中国大学向何处去

时间:2011-01-05 13:29:21  来源:不详

钱学森去世后,他当面向温家宝提出的意见——“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引起舆论的热议。有人称之为“钱学森问题”。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一系列的疑问,诸如:中国大学现状如何?问题出在哪里?大学教育有没有更好的模式?中国人有没有能力把大学办好?等等。当然,不只是钱学森有这样的疑问。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目前各方面都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教师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用人单位不满意,批评来自社会各界。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完成了一次大跃进,以超常的速度迈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每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多万,其中硕士生招收40几万,博士生招生达6万之多。招生规模短时间扩张5倍,但是培养出来的真正人才并没有增加,学生的素质甚至还在下降。这实际上做了一个局,把中国的学生和家长都装进去了,白白地搭进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现在的博士,整体水平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硕士:硕士整体水平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本科生:本科生整体水平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专科生。任继愈生前看了提交国家图书馆的博士论文,认为一年比一年水平低。中博士生的数量超过了美国,但质量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本科生普遍对学术不感兴趣,硕士生对本学科的学术动向不了解,博士生跟学术前沿基本不沾边。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鲜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大学却毕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人才。那时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处于学术前沿并不是个别情况。当时本科毕业,22岁左右就可以进入专业工作岗位。现在,大批年轻人拿到硕士学历,至少二十四五岁了,才能参加工作;混到博士,将近30岁了,也未必能进入专业岗位。这样的学制,拉长了学生在校求学的年限,推迟了青年人自立谋生的年龄,使一些青年人成了“啃老族”。考不上研究生很郁闷,考上研究生也很郁闷。郁闷又不能不读研究生,因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的学历门槛水涨船高。学历膨胀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游戏结果是富了教育界,坑了老百姓,误了国家和民族。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