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2010年哲学热点:中国哲…
曹海东:《论语》之“敏…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刘延东:在新的起点上推…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
王岳川:中国连一个文化…
学术对话:中华传统文化…
刘仰东:民国众吃相
最新热门    
 
丁东:中国大学向何处去

时间:2011-01-05 13:29:21  来源:不详
211工程,都是人为地把公共财政经费向少数大学集中,以行政的力量把高等院校分为三六九等。世界一流大学没有打造出来,却在不同高校间铸造了歧视性门槛。更荒唐的是对民办大学的歧视。在经济领域,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半边天,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公立大学处于绝对强势,民办大学处于绝对弱势。只有四分之一的民办大学取得了学历教育的资格,而其他四分之三的民办大学,连发文凭的权利都没有。至于招收博士生、硕士生的权利,更是一所民办大学也没有。教育行政部门主观规定,民办大学只能做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办研究型大学。即使允许招本科生,也被列在“三本”。在招生生源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而在美国大学,排在前十名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私立的研究型大学比公立的水平还高。中国即使不能让私立大学领先于公立大学,但能不能给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为什么民国时代燕京、南开、东吴、圣约翰等著名民办大学可以和国立大学一比高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严重供不应求趋近供求平衡,而等到高等教育供过于求的时候,民办大学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另一个基本价值维度。现在的大学,却出现了与自由完全相悖的趋势。行政部门的强势规定,使中国越来越多的院校失去特色,走向千篇一律。直接伤害学术自由的名目就更多了,且举两个例子:

 

  其一,过去高校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教授们只要做好准备向学校报备,学校向当地外事办报备即可。从2007年开始,学校和地方都无权批准国际性学术交流,必须要提前一年以上向教育部相关机构报批,得到批准后才能办会。而国际间的学术研讨会通常自身要准备一年左右。由于教育部的批准流程通常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也要送审,许多国际学术讨论会因此流产。

 

其二,对于大学来说,延请校外各方面的知名人士演讲,本来是一种常态。世界各国的大学都是这么做的。中国领导人以到国外大学演讲为荣,外国政治家也以到中国的大学演讲为乐。这种演讲不仅有外交上的意义,还能丰富大学教学内容,活跃大学的学术气氛。中国现在的交通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高校的经费也比过去宽裕得多。就是地处偏僻的院校,邀请一线的知名学者讲学,从物质条件上讲也不再困难。但从政策环境上讲,却有越来越困难的趋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