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读“易”有益于为人处世…
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
重阳节里说“孝道”:古…
北大与台湾师范大学合办…
陈生玺:“道不同,不相…
白谦慎解读“最后的大家…
华君武走了,他的“道歉…
“孝道”调查显示近两成…
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
四川筠连新发现一处完整…
最新热门    
 
读“道”:大学之道、为师之道……

时间:2011-01-05 13:29:26  来源:不详

冬天。青岛。十二月了,却没有雪。作为节气,“立冬”早已过去,“小雪”也过了,很快就是“大雪”,然而没有下雪,连下的意思都全然没有。放眼望去,山川憔悴,四野蒙尘,大气干燥,街巷扬灰。多么希望下一场雪啊!希望雪给大地盖上软绵绵、厚墩墩、白莹莹的天鹅绒被,让大地稳稳地入睡,让蜜蜂美美地休眠,让种子慢慢地养精蓄锐……。不仅如此,雪还将带来轻盈、安静与庄严,带来纯洁、神秘与包容,带来追忆、遐思与梦幻。然而没有雪!

 

    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起校园、大学校园。

 

    校园同样缺雪——缺少道!缺少大学之道,缺少教师之道。不是吗?我们的大学校园不缺少花草树木,不缺少花花绿绿的橱窗和标语,不缺少香车宝马宾馆酒楼,惟独缺少雪。没有雪,校园就少了诗意,少了梦幻,少了玉洁冰清的纯洁与超尘脱俗的庄严。因此,对于作为校园之雪的道的焦虑与期待仍是一年来我读书生活的一个驱动力。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刘宜庆著,华文出版社2010年9月)。百年中国,中国百年。辛亥革命、军阀割剧、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九四九、“反右”、“文革”、“四人帮”、改革开放……大浪淘沙,风雷激荡,家仇国难,炮火弦歌。其间无不闪动着知识分子文弱而傲岸的身影,无不回响着他们嘶哑而悲壮的呐喊,无不叠印着他们踉跄而执著的足迹。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黄侃、蔡元培、梅贻琦、胡适、顾颉刚、顾毓秀、叶企孙、陈寅恪、陈垣、赵俪生、俞平伯、闻一多、吕荧、吴晗、沈从文……或名师,或高徒,或亦师亦徒,沧沧云山,泱泱江水,鹤鸣凤舞,星月交辉。读罢掩卷,不胜唏嘘,万般感慨,无限情思。尤其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这些名师身上表现的“道”或者操守。章太炎讲国学,是为了保存国粹,以国学“识汉虏之别”。为此目的,“卒前数日,虽喘甚不食,犹执教临坛,勉为讲论。夫人止之,则谓‘饭可不食,书仍要讲’。”闻一多对改学优生学的潘光旦说:“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