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许仲林:永远的大北照相
曹林:仅仅“退出学术委…
刘兆林:重视名著
龙泉青瓷大师陈善林:孜…
刘芳菲清明时节写博文追…
再忆谷林:“六言诗案”…
季羡林:《儒藏》是一件…
季羡林:弘扬国学从娃娃…
欧阳常林:打开电视机,…
悼念季羡林:大师远去 …
最新热门    
 
黄会林:何为“第三极文化” 该如何发展?

时间:2011-01-15 14:39:44  来源:不详
 

  1.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之人文精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中就已经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如《孝经》中,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是天地宇宙中的“最贵者”,《论语》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无不高扬着人的尊严高于生命的价值取向。

 

  2.标举“君子为上”的道德品格、精神气节。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至今依然具有生命力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首先强调个人的品格、气节。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格言,深刻地揭示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另外,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也包括按照伦理准则为人处世。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以上这些,在当今纷乱的世界中具有人生准则的现实意义。

 

  3.强调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道义担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人不能只考虑一己私利,要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如《礼记》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个人要志存高远,以生民安康、社稷太平、家国昌盛为己任。正如孔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再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如此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亦可作为每个社会人理应葆有的文化精神。

 

  4.崇尚“和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所谓“和”,包含和谐、和顺、和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