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就是不敢表达自己
张翔的结论一语中的,道出了“中立人”的特点。
“中立”的人由于面面俱到,在群体中尽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因此会很快赢得大家的好感。但时间一长,别人就发现不知道什么是“中立人”真正的需要和感受。也许凯恩斯的“中立原理”对探究事物是有意义的,但若持这种原则做人,就只会让人看不到他们真正的自我。而自我也恰恰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与人建立真实关系的基础。只有真实明确地表达,才能让别人看得到;否则就像阿音和刘总,让人觉得压抑、不知如何与之相处。
阿音的中立是为了照顾别人,与此同时把自己隐藏了。人际交往中,双方都必须适度保持自我,互相满足、互相取悦,才能让关系动态发展;一方不显露真实的自我,就等于不允许别人回馈满足他自己,这样的关系迟早会消亡。
而刘总习惯用“中立”做事,是害怕表达自己而引起别人的不快,损失自己的利益。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看,下属就是他内在的生命力量,那里涌动着真实的愿望和需要,而一到释放的关口就被压制。压抑的结果是使内在和外在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如一潭死水。而有才华者如张翔,往往会寻求别的出口,通过离职或调动来解决此问题;留下来的人往往是那些同样压抑,只求保得最低利益,不敢冒险尝试的人。
——可见,秉持中立原则的人,其实是把真实自我藏起来的人。
中立原则强调理智客观,而与真实自我联系紧密的却是情感。从心理发展看,情感与生俱来,是生命最直接原本的表达;理智则发展靠后,比较间接。理智的产生源于规避危险:规范情感冲动,使它合乎规范,不给自己招致麻烦。因此可以说,理智的背后是恐惧。中立原则就处处透着理智的味道——他们用理智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而理智也成了他们懦弱的借口,使其即便没勇气表达,也会觉得心安理得。
为什么人们会遵循中立法则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活着”是生命的本能,在这本能驱使下,人会发展出各种方法来适应周遭环境,尽最大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早年的生活事件和环境,是影响人怎么做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充满认可、接纳的环境下,人才能自如地表达真正的自己;否则自然会小心把自己包裹,用环境允许的方式来行为。
阿音的父亲在她两岁时生病,死亡的恐惧和母亲的教导,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