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人对事,态度不偏不倚,分析面面俱到,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时间长了,却会感觉他们似乎缺点儿什么,跟他们相处也没什么乐趣,甚至会有些愤怒。好人也遭人恨?听起来很奇怪,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凯恩斯在著作《概率论》里,提到了“理由不充足原理”:如果我们无法判断一件事的真伪,就认为这件事真或伪的概率都是1/2。后来,他把这条法则更名为“中立原理”。
面面俱到有错吗
阿音是同学眼中的“完美女生”。她漂亮大方,待人亲切,很能体恤别人的感受。有一次,系里老师组织专题讨论,有10名同学参加。但到了第三次,竟有4名同学因有课等原因而退出。细心的阿音看到了老师虽然理解但眉头紧皱的表情,说:“这些同学退出,我很难过,可毕竟上课要紧,也能理解;但我觉得人少也有好处,可以讨论充分,意见也好集中。”大家纷纷点头,老师脸上也由阴转晴,破天荒地说:“你的话真让我宽慰,谢谢你!”看到老师眉头舒展了,阿音的心也舒展了,她为自己照顾好大家的心情而开心。
同学们朝夕相处,都能体会到阿音的体贴,不时有人感叹:“你想得真周到!”这不禁让她想到小时候:两岁时,爸爸生了一场病,严厉的妈妈总是教育她要照顾爸爸的心情,让他开心;而只有这样妈妈才会赞许她。
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她很“中立”。有一次好友小朵想选课,拿不定主意选市场营销还是艺术设计,来问阿音。阿音说:“营销对以后工作有好处,艺术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谁知,话没说完小朵就火儿了:“我是问你的看法,不是让你帮我分析!”慢慢地,小朵和她疏远了。阿音伤心又困惑:“我只是不想对你有不好的影响,为什么你却生气不理我了?”小朵说:“你太理智,把自己藏得很深!”
小朵的话,让阿音久久回不过神来:从小到大,自己对身边的人都好,尽量客观,不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事实却是,没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她渴望有人走近她,但更多感受到的却是别人在远离她。
阿音觉得特别委屈:我那么在意你们,为什么到头来是这样的结局?我到底哪里错了?
让人憋屈的大好人
“又被打回来了吧?”同事王姐冲张翔挤眼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