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东汉胡广历事六帝 明哲…
广州发现完整大型东汉墓…
淮北东汉夫妻合葬墓 金…
长沙地铁建设遭遇东汉简…
辽宁葫芦岛发现东汉墓葬…
洛阳东汉帝陵陵园正回填…
洛阳东汉帝陵因高速扩建…
洛阳否认发现两座东汉帝…
洛阳又现两座疑似东汉帝…
洛阳发现两座帝陵 分属…
最新热门    
 
东汉胡广历事六帝 明哲保身官运通(2)

时间:2011-03-11 12:07:16  来源:不详
胡广的中庸之道

    胡广才华出众,个性鲜明,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总结其一生,我们可以把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为官之道概括成三个方面:一是奉行中庸之道;二是依附权贵;三是明哲保身。

    东汉中后期是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汉家江山岌岌可危的时期。自汉和帝开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官僚士大夫也结成政治集团,成为另一种政治力量。身为士大夫阶层一员的胡广既不想触犯本集团的利益,更不敢得罪外戚和宦官,因而奉行中庸之道,他与名士交友,与宦官家族通婚,对外戚毕恭毕敬,使三种政治势力都没有把他视为对手,从而避免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点。

    胡广还不失时机地依附权贵。史书称他“常逊言恭色取媚于时”,为了讨好宦官,他在当太尉时罢黜了讨贼有功但“为宦官所恶”的中郎将滕抚;为了取悦大将军梁冀,他媚态毕露,对梁冀歌功颂德,竟说骄横跋扈、毒死皇帝的梁冀勋德可比周公。通过依附权贵,胡广虽屡次被罢免,但很快又官复原职。

    胡广身居高位,屡次经历政治大地震,他能避过风浪,靠的是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因东汉的创始人光武帝刘秀改革政制,抑制强臣,号称“上公”的太傅和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有职无权,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皇帝直接掌握的尚书台。

    但“上公”和“三公”无实权却有责任,国家治理不好,他们要负责,国家出现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也被谴责罢免,所以东汉末年罢免“三公”是家常便饭。如果太傅或“三公”遇事强出头,更是凶多吉少。名儒杨震任太尉时因得罪外戚和宦官被迫自杀,名士李固和杜乔也因与外戚和宦官斗争死于狱中。胡广不愿当官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每逢关键时刻都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从而避免了政治风险。“三公”一个接一个倒下了,他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官场上的常青树。

    儒家的中庸之道

    有人说胡广奉行的中庸之道源于儒家思想,堪称中庸哲学运用之楷模。其实,儒家的中庸哲学和胡广的中庸之道虽有一定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

    “中庸”一词在儒家学说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论语·雍也篇》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了!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由此可见,中庸是孔子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中”的意思为折中,无过,也无不及,“庸”的意思是平常。按字面理解,“中庸”就是折中和平常。后代儒家又根据这两个字作了一篇题为《中庸》的文章,西汉人戴圣将它收入《礼记》,南宋人朱熹又将它收入《四书》。

    按照后代儒家的解释,“中庸”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是天性与人性的合一,是理性与情感的合一,是知与行的合一,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品德的理想人格。人们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才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胡广无忠直之风,谈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