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夏后裔今何在?昔日驰…
1931年11月19日 诗人徐…
舒衡哲:用诗意的语言触…
舒衡哲:用诗意的语言触…
舒衡哲:用诗意的语言触…
舒衡哲:用诗意的语言触…
杜甫草堂展最诗意涂鸦长…
诗意栖居:我们来“慢生…
试析冲淡平和的诗意追求…
论以传统文化高扬时代精…
最新热门    
 
今日诗意何处寻?

时间:2011-03-13 16:18:23  来源:不详
奥秘……所有这些体验,都值得你我珍惜。即便从不写诗,只是吟诵,也能让你我受益无穷。老一辈学者中,许多人晚年身体不好,视力欠佳,以吟诵诗篇为乐。或许,有了诗歌,就有生机与活力,心里就能充满阳光。

 

  现代中国大学,注重的是专业教育,且强调“与市场接轨”,我担心其日渐沦为职业培训学校。而这,有违人类精神摇篮的美誉与期待。或许,除必要的课程外,我们可以借助驻校诗人制度、诗歌写作坊、诗社以及诗歌节等,让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诗歌的芳香,借此养成一代人的精神与趣味。因为,让大学生喜欢诗歌,比传授具体的“诗艺”或选拔优秀诗人,更为切要。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诗歌成为歌谣或者顺口溜——

 

诗歌走到了一个门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