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大学校长称高校“地方军…
国家非遗南昌瓷板画欲在…
论析传统文化“用人”思…
北大中文系新、老系主任…
两岸清华联合主办“高罗…
浅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
国学研究受重视 高校如…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最新热门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列报道②:告别“全、散、小、弱”

时间:2011-03-28 13:09:41  来源:不详
    据《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朱剑的研究,专业期刊是最切合学术发展需求和最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在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的数量关系上,后者应该占据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才能适应和满足科研需求,因为综合性期刊的生存首先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期刊做支撑。但高校学报的情况恰恰相反,一方面,“近千种刊物是同一个定位,对于每个刊物来说,就等于没有定位”(袁贵仁语);另一方面,缺少精深的专业问题研究的支撑,综合性的选题必然变得空洞、浅薄,由此办出来的综合性期刊也必然是质量不高,难遂人意。同时,跨越了多学科的综合性期刊很难培养起各专业学者对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天然疏离于读者和学者。

 

    进而言之,这样的泛综合化期刊要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期刊,更是没有可能。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李伯重教授指出:“欧美学术界的评价机制比较简单,即同行评议,因此大家关注的都是专业期刊。

 

    像国内这样多的综合性期刊,在欧美学术界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生存的。”

 

    为了摆脱同构的困境,一些学报大力发展特色化道路,通过选题特色、栏目特色、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来弥补体制的缺陷。但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归属问题,特色化道路也不可能走得很远。可谓知易行难。

 

名刊工程,路在何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