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大学校长称高校“地方军…
国家非遗南昌瓷板画欲在…
论析传统文化“用人”思…
北大中文系新、老系主任…
两岸清华联合主办“高罗…
浅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
国学研究受重视 高校如…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最新热门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列报道②:告别“全、散、小、弱”

时间:2011-03-28 13:09:41  来源:不详
    针对高校学报中普遍存在的“全、散、小、弱”状况,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创办“名刊工程”:“通过国家(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主办单位)的支持和学报的改革,在5年时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特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社科学报及其特色栏目。其中培育出5至10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科学报。逐步改变目前高校社科学报‘全、散、小、弱’的状况,实现‘专、特、大、强’的目标。”

 

    2004年初,名刊工程正式启动(2003、2006、2009年,教育部先后组织评选出三批26家大学学报入选名刊工程,具体名单见文后附录)。7年多来,各名刊学报使尽了浑身解数进行名刊建设。工夫不负有心人,据来自相关评价机构在影响因子和文摘率的统计数据表明,各名刊学报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升,甚至超过了社科院(联)系统的综合性杂志。

 

    但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名刊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在各大名校认可的一流期刊和权威期刊的行列里,却依然难觅名刊学报的踪影,“国际知名”的目标更是遥不可及。而且,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和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以综合性为主的高校学报又将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那就是一些完成了体制改革的著名出版集团很有可能会像国际出版集团那样挺进高校,填补高校权威专业期刊的真空,创办打破校域界限、统摄高校科研力量的一流专业期刊。到那时,高校学报在学术界将更趋边缘化。

 

    “作为大学学报的主编,大家都很焦虑。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杂志,都一直在苦苦思索学报的出路。”《复旦学报》主编黄颂杰向记者表示。《武汉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叶娟丽也认为,与其在传统模式与陈旧体制下苦苦挣扎,不如现在就当机立断,主动解困。

 

    但出路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