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浅析乡土文化意识对当代…
被近代中国错过的《海国…
李少君:当代诗歌草根性…
礼品回收频现 当代社会…
当代人的中立病
当代人的中立病(1)
试析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
试析“全球化陷阱”下的…
试析呼唤民族自信—近现…
试析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最新热门    
 
“当代中国的节日与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

时间:2011-04-27 12:35:07  来源:不详
>在短暂的午餐之后,下午的研讨会以“自发创造、官民互动和共和[注: 共和 (republicanism), 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国礼制建设”的主题继续展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干春松主持。河北省[注: 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儒教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恩煦、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献华分别以“接续与创新:民间传统节日复兴运动”、“东正教和东方基督教传统中的圣诞节”为题进行主题发言。吉恩煦反思了近年的青年“汉服[注: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运动”与中国传统礼仪精神的关系,尤其指出,当青年无法得到家庭支持,选择与朋友一起以传统形式过节的时候,实际上往往背离了这些礼仪本身的目的。王献华对圣诞节日期与仪式进行了谱系学分析,指出西方圣诞节日期的确定充满了戏剧性的因素,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最终落在了罗马异教的冬至节上,而且因为后来两种历法的差异,出现了天主教与东正教两种不同的圣诞节日期。中国版的圣诞节的礼仪来历也较为驳杂,其中包含来自日本的一些创造性元素。张晖对两个发言进行了评议,指出传承本身就包含着创新,二者并不是分离的。接下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刘海波和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助理章永乐分别以 “人民共和国礼仪建设问题的思考”和“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纪念与民间节日的政治空间”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就革命节日与传统节日之间的礼仪协调问题、民间毛泽东纪念的仪式、话语与外部环境演变背后的各社会群体关系、官民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节日仪式的各种符号与话语背后,是不同政治社会主体不同的诉求与策略性行动,是官方同民众、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古典传统与西方传统和[注: 统和 拼音: 解释: 1.统理协和。-tonghe]社会主义传统等的碰撞,这也是“文化政治”这一研讨会的主题的落脚点所在。《文化纵横》杂志主编高超群评议指出,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民间的自发创造,离不开三十年来国家从精神生活领域“撤出”这一大背景。北大法学院教授[注: 教授,是一种职业,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教授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jiaoshou]、北大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强世功评议指出,节日研究这一看似专属于人类学与民俗学的研究主题应该在不同学科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应当在纷繁的节日民俗现象背后寻求更加内在的形而上的学理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