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经说·经传·经变(8)
经说·经传·经变(7)
经说·经传·经变(6)
经说·经传·经变(5)
经说·经传·经变(4)
经说·经传·经变(3)
经说·经传·经变(2)
清雍正《陕西通志·经籍…
最新热门    
 
经说·经传·经变(1)

时间:2011-05-01 13:50:33  来源:不详
引言


    1983年第一届"中国敦煌[注: 敦煌市-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安西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吐鲁番学会",我曾提交了《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的论文(载《敦煌学辑刊》1983年8月创刊号(总第四期)。)那篇论文,提出了如下的一些主要论点一,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于中国本土早在先秦已经成熟确立;二,楚汉"辞赋"是梵文"经偈"异质同构的对应形式;三,中国佛教[注: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被称为佛陀)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fojiao]之"偈赞",名为"梵呗",实系楚汉之声;四,"变文"即唱导化俗的"谈辩"、"应变"之文。

    这些论点中,第一、二两点,曾有林家平先生在其1986年第3期《兰州学刊》所载之《试议拓展敦煌学研究的空间》一文,以及他与宁强、罗华庆合着的《中国敦煌学史》之有关章节中表示欣赏;第三一点曾有朱绿梅(案:即王小盾)《也谈敦煌讲唱词的音乐渊源》一文(载《敦煌学辑刊》,1985年第1期,总第七期。)提出质疑,而且我也有针对的答辩;(牛龙菲《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答朱绿梅》,载1985年第2期,总第八期《敦煌学辑刊》。)第四一点,至今尚未见有人评论。

    在我自己,于那篇论文的四个主要论点中,最觉不满的是第四一点。

    当时虽已认为:"’变文’之’变’,当有非文体概念的其它含义。"但终觉在未找到"经变"确切语源的情况下,我"以一’变’字而兼及’辩’、’变’二义"之有关其功能的论说,难逃"牵强附会"之讥。故于"变文"一端,只是"且谈",而未敢专论。

    在我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切名谓,总有其固有的语源。

    "变文"一语,不要说"至今还没有找出译文或对音的梵文";(王重民[注: 王重民(1903-1975)中国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河北高阳人。字有三,号冷庐。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任保定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不久在北平图书馆任职。]《敦煌变文研究》,原载1981年第2期《中华文史论丛》,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