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经说·经传·经变(8)
经说·经传·经变(7)
经说·经传·经变(6)
经说·经传·经变(5)
经说·经传·经变(4)
经说·经传·经变(2)
经说·经传·经变(1)
清雍正《陕西通志·经籍…
最新热门    
 
经说·经传·经变(3)

时间:2011-05-01 13:50:35  来源:不详
除此而外,《说》、《传》、《变》三者,特别是《传》、《变》二者,在"六经皆史"的中国,还有"传闻于未闻之者"(语出张衡《西京赋》)的史学-文学功能。太史公[注: 释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于此,有明确的申明。他在《史记·管晏列传第二》中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承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佚事。"此所谓"佚事"者,是所谓"传闻"之类。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所说:"有'见',有'闻',有'传闻'"。王子年《拾遗记》所记,多为"《史记》略而不录"之事。晋·葛洪《<西京杂记>跋》称其书钞自刘子骏《汉书》,目的是"以裨(班固)《汉书》之阙。"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有言:"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旁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故,此一类传闻史事的《传》、《变》之文,虽确"依经起义"(语出章学诚《文史通义[注: 《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传记》),"附经间出"(语出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推详往迹,则影彻经史;考验真怪,则叶附图籍"(语出王子年《拾遗记》之萧绮《序》);但又踵事增华,奇变诡异。"爱博多奇"、"广异宏丽"(语出王子年《拾遗记》之萧绮《录曰》)。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讲史之体,在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词。""大抵史上大事,既无发挥,一涉细故,便多增饰"(语出鲁迅《中国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略》)。

    这种传统,初始于《春秋左氏传》,又为太史公司马迁[注: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发展成熟。故,明人徐师曾[注: 徐师曾明代官吏。字伯鲁,号鲁菴。吴江(今属江苏)人。幼先习儒,长而博学,兼通医卜、阴阳等。-xushiceng]《文体明辨序说·传》中才说:"按字书云:'传者,传也,记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纪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嗣是山林里巷,或有隐德而弗彰,或有细人而可法,则皆为之作传以传其事,寓其意;而驰骋文墨者,间以滑稽之术杂焉,皆传体也。故今辨而列之,其品有四:一曰史传(有正、变二体),二曰家传,三曰托传,四曰假传;使作者有考焉。"有关于此,顾炎武[注: 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答汤荆岘书》也曾说及:"附传于卒之下者,正也;不系卒而别见者,变也。"以此例之,今之敦煌卷子中讲唱历史故事的"变文",正是西晋人杜预所说"错综经文以尽其变"的"传"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