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民俗抢救已十分紧迫 古…
新文化运动使民俗成热门…
快!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
川甘陕三省灾后文化遗产…
文化抢救让中国年画绝地…
《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
抢救千手观音(1)
抢救千手观音(2)
抢救千手观音(3)
海南90后高中生关注本土…
最新热门    
 
民俗抢救十分紧迫 古老文化也能推动产业发展

时间:2011-05-24 10:36:33  来源:不详
“文化基因”,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是民族文化之根。脱离了文化传统的个人或集体,是无法想象的。

民间民俗文化,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如,客家山歌,就是劳动人民长期在山区耕耘劳作,为解除疲乏、求得爱情、见物咏志而形成的一种优秀民间民俗文化传统,那一声声高亢嘹亮的“哎呀嘞——”,既是惊讶,也是赞叹;既是惊奇,也是叹息;既是激昂,也是委婉。这种文化传统,通过苏区那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兴国苏区山歌”,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代代传唱。但随着原苏区最后一位红军女歌手谢水莲的逝世,兴国山歌的传承人就寥寥无几了。

加强非遗保护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事实上,我国民间民俗文化抢救工作,已到了十分紧迫的关头,原因有三:第一,受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科技的冲击,一些富有特色的民俗礼仪不断简化蜕变,以至萎缩或消失,民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第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更没有形成科学的抢救保护体系,导致保护和抢救工作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第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运作机制,长期以来民间民俗老艺人收入低,生活难以维持[注: 维持 拼音: wéi chí 解释: 1.维系;保持。 2.维护;帮助。 3.主持;保持。-weichi],有的转行,以至民间民俗艺人出现断层、断代的严峻局势。在此背景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要使民间民俗文化得到更好抢救和保护,必须以民间文化为依托,把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转化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才能使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形成“源头活水”的良性循环。

任何文化资源,必须通过整合、加工、提炼,使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所以,民间民俗文化抢救保护下来后,想要继续发挥作用,必须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现代文化产业的转换,即便有阵痛也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只有通过产业化形式再创造,才能使抢救和保护的民间民俗文化生存下来,并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文化产业与工业产业不同,它所依赖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并不会用一点少一点,相反文化矿藏可能会越挖越多、越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