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
河南:汉函谷关新发现石…
广西梧州发现乾隆年间修…
四川井研发现三处南宋墓…
闽浙总督千里送石刻给乾…
中国两年内建成“3D莫高…
凤凰发现明清神秘石刻 …
北京10年抢救地下文物2…
四川宜宾宋代名家黄庭坚…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新馆落…
最新热门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1)

时间:2011-05-25 09:22:53  来源:不详
年谱》、《赋学论丛》、《石学论丛》、《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等。

历史悠久的记忆文化

关于纪念和记忆,首先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我们大家都理解,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如果用中国古代的词语来说,人是一种“群”的动物,人必须跟群体生活在一起,才不会感到孤单。因此,人总是害怕被遗忘,更害怕失忆。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是如此,对于群体的、社会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有这样的害怕和恐惧,人就非常重视纪念和记忆,来求得群体的认同。这种群体的认同一方面是历时的,另一方面也是共时的。就纪念来说,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项公共工程,往往都要利用或者采取某一种形式来进行纪念。纪念既有共时的、又有历时的认同,跟纪念相比较,记忆则比较倾向于历时的认同,对前人以及前代历史的记忆,基本上是一种纵向的群体认同的延伸。英文中说到纪念的时候,有两个比较常用的词语,一个叫“memori ze”,这个词语也可以表示记忆。另一个跟纪念相关的是纪念碑,“monu-ment”,如果把它拓展成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纪念性,叫“monumental i ty”。关于纪念碑或者说纪念碑性的概念,已经被学术界运用到中国古代美术以及建筑的研究当中。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巫鸿先生在很多年以前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他所讲的纪念性其实就是纪念碑性,他所讲的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当中,其实包括很多古代的石刻。

记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进行记忆,这些记忆的成果,我们有时候称之为记忆,有时候称之为历史。如果要分辨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也许可以说,记忆是历史的另外一种形态,记忆是没有经过史家加工的一种初级的、粗略的历史形态。

中国有非常发达的记忆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先民运用了多种记忆媒介。最早有结绳记事,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先民用一根绳子打一个结来记录今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时的“绳”就是一种记忆的媒介。相对于这种记忆方法,后来出现的文字当然要高级得多,也有效得多了。据《吕氏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记载,在夏禹的时候,“功绩铭乎金石”,人们把功绩铭刻在金石上面。这里就提到两样东西,一个是金、一个是石。一般来讲,金是指青铜器[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石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石刻。夏禹时代的金石,今天看不到一个确凿可信的实物。相传夏禹治水,曾经刻过一个《岣嵝碑》,上面的字体非常奇怪,有人称之为“岣嵝文”,究竟碑上的每一个字怎么释读,是什么意思,从古到今,有众多的学者进行过考证和研究。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