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首部大型古旧地图集发布…
快!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
中国大陆图书馆界吁实施…
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
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
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二…
巴金故居发现大批珍贵文…
来源确切 数量巨大 保存…
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维…
最新热门    
 
民国帅哥杨骚:与冰心和林徽因构成福建新诗源头

时间:2011-07-04 10:53:02  来源:不详
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状况,暗示人们,农民群众一旦觉悟,就一定会把斗争进行到底。诗篇以雄伟的气势,积极地主题,给斗争中的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注: 鼓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实现了杨骚自己所追求的“前进的作家,是革命的特殊群众,他们的力量在乎借文字影响一般群众”的宏愿。(本段引自王惠廷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诗现场,先后活跃着新月派和现代派等主张超功利、自我表现、贵族化的“纯诗”立场的诗歌流派,讲究的是诗歌“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代表人物有徐志摩、戴望舒[注: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等,当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我们在各类诗歌选本中惊讶地发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已当之无愧地位列经典,而中国诗歌会的成员作品却鲜见收入各类选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错位判断和历史的不公待遇。和平年代固然不需要号角式的诗作但那诗作在当时当地所取到的鼓与呼作用,似乎也不可因为时代由战争转至和平而遭到埋没,毕竟在战争转至和平的过程中那些诗作曾起到了“匕首与投枪”的作用,它们,理应受到加倍的尊重,这里面,当有杨骚的《福建三唱》。

    《福建三唱》是一曲思乡的歌,在第一唱中,诗人拟设一个交谈对方“朋友”来询问故乡的风物、人情,再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一一道出故乡的优美景致和丰富资源。

    《福建三唱》是一曲悲伤的歌,在第二唱中,诗人细数故乡遭遇到的帝国主义[注: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侵略而改变的容颜,诗人无奈,焦虑,愤懑,美丽的故乡被摧残,美丽只留在“梦想中的梦想中央”。

    《福建三唱》是一曲爱国的歌,在第三唱中,诗人号召“你泉漳的子弟,你福建的盐”不能再忍气吞声任凭敌人欺凌,而应该“点燃武夷山[注: 武夷山位处中国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福建与江西交界处。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上的森林”“鼓起厦门湾中的怒潮”,和汉奸,和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这首创作于1936年5月7日晚上,发表于1936年6月10日上海《光明》第一卷第一号的《福建三唱》,距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还有一年,诗人就已敏感地预见到了帝国主义的铁蹄即将踏上中国大地,诗人置身海防前线的福建,感受到战争日益临近的气氛一触即发,他率先喊出的“淹没远东的帝国主义!”不啻为时代的先声,诗人在《关于文艺创作不振的感想》中说:“新兴文艺的作用,要把新兴阶级的思想,意志,感情传达给大众;换句话说,是新兴阶级为着要完成它本身的历史任务的一种攻击敌人的武器。”杨骚信奉“唯一有效的武器就是笔”并且也行之有效地践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