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唐太宗与儒家知识分子们…
唐太宗与儒家知识分子们…
唐太宗与儒家知识分子们…
6月16日 唐太宗病逝  胡…
唐太宗放死囚回家探亲 …
唐太宗放死囚回家探亲 …
关于玄宗与盛唐文学——…
山西侯马市对元代唐太宗…
清太宗休妻并赐与表侄 …
唐太宗教子不失时机 太…
最新热门    
 
唐太宗与儒家知识分子们的“皇帝改造欲”(2)

时间:2011-9-24 10:53:11  来源:不详
“贞观之治”,也和伟大的太宗皇帝无关。在这个幅员辽阔、苦难深重的国家,每当只剩下可怜的300万户人口时,只要坐在未央宫或者太极殿里的那位同志没有丧心病狂,不管他是谁,“盛世”都从未爽约。 


    不过,作为一个治世传奇,除了人丁繁庶、家给人足的“伟大政绩”之外,“贞观之治”还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一个传奇皇帝,一个史上最接近“内圣外王”的皇帝的存在。 


三 


    普罗大众一直都有仰望的需要。所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一样,也都是需要偶像的,尤其需要具备偶像气质的皇帝。 


    对儒家知识分子们来说,这种仰望同样是必需的。“内圣外王”式的救世主,一直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孔子曾经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看来,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只能称之为“霸道”或者暴政,而远非“王道”。他们曾经花费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这种具有完美道德的理想君王,实现道德(内圣)与政治(外王)的完美结合。他们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而把虔诚的儒家信徒王莽推上了帝王的宝座。最后却又不得不接受那个残酷的现实——当王莽死于乱刃之下,儒家知识分子们那个从“内圣”开始,最终抵达“外王”的理想也随之宣告破灭。此后他们不敢再在人君面前放肆地谈及“外王”(譬如“禅让”),而是悄悄地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对皇帝的影响上面,培育,或者劝谏。在无法自己制造和推举皇帝之后,改造皇帝,从此成了儒家知识分子孜孜不倦的新理想。 


    他们走上了一条将“外王”改造成“内圣”的折衷之路。 


    所以,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注: 《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在1976年夏著成的一部经典历史著作。该书不仅打破了学术与通俗的分界,更重要的是它为现代中国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价值。]》里,如此描述万历皇帝在他的那些儒学臣僚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君主作为天命的代表”。 


    儒家政治观里,一个合格的天命的代表,首先应该以自己的道德做天下人的楷模。黄仁宇说得更直接一些,“大小臣僚们期望他(万历皇帝)以自己的德行而不是权力对国家作出贡献”。这些儒学臣僚们希望“皇帝”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位,一份职业,这样太低级趣味了。它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的核心就是道德,而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则是各种各样抽象化了的礼仪。 


    譬如每年开春,皇帝在侍臣们的搀扶下,去地里颤颤巍巍地“扶犁”…… 


    这种形式主义作风并不是简单的虚伪或者做作。因为孔夫子很早就再三强调过:礼,是道德最完美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贞观政要[注: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十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