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唐太宗与儒家知识分子们的“皇帝改造欲”(3) |
 |
时间:2011-9-24 10:53:11 来源:不详
|
|
|
准备去九成宫消夏避暑,却从来没有想过太上皇留在湿热的大安宫里所受到的煎熬,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马周的激烈言辞,显然深深地刺激了唐太宗[注: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作为补救措施,他邀请老父亲随自己一同前去避暑,但结果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隋文帝[注: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就死在了九成宫。从这一邀一拒中,也不难看出这父子二人间的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得很严重了。
为太上皇其建造单独的避暑行宫,成了解决这场“孝道”纠纷的最终方案。可惜的是,在巍峨的大明宫落成之前,李渊却早早地去世了。
回到贞观七年(633年)的冬天。从少陵原狩猎归来的李世民,在未央宫举行宴会,邀请唐高祖也一同参加。个中盛况,《资治通鉴》有详细记载。李渊在宴会上命突厥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吟诗,笑道:“如今胡、汉一家,自古未有!”李世民则向老父亲敬酒,说道:“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全是您的教导之功。以前汉高祖刘邦[注: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汉族。]也曾在这个地方大摆筵席,向他的老父亲敬酒,却在老父亲面前夸耀自己的成就。对此我是不愿意效仿的。”李渊大悦。
看起来父子间似乎已经隔阂尽除。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李渊在贞观九年(635年)去世。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则死于贞观十年(636年)。儒家知识分子们惊讶地发现:伟大的“天可汗”,为他的父亲所修筑的陵寝,规模居然明显地小于为长孙皇后修筑的陵寝。
显然,这对父子自玄武门喋血之后,从来就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和解。
儒家政治理想中改造皇帝的热情再次燃烧了起来。贞观十年的某一天,李世民邀请他最器重的大臣魏征,一起登上了皇宫中一座新修筑的高台。李世民眺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魏征却表示自己视力不好,什么也看不见。李世民把规模宏大的昭陵(长孙皇后所葬之处)指给魏征看,却遭到了这位刚直的大臣的无情抢白:“臣以为陛下爬这么高,是为了眺望献陵(唐高祖所葬之处)。若是昭陵,臣早就看见了!”
七
对于儒家知识分子们的这种“改造”热情,李世民似乎一直都表现得相当配合。
贞观二年(628年)的夏天特别长,秋雨都来了,暑热却还没过去。宫中低矮潮湿,大臣们于是联名上奏唐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