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孙丽华:思忆吾师陈毓罴
方华:趣味西瓜联
曾经繁华:六朝古都南京…
沈荣华:拔尖创新人才如…
夏爱华:三十年品出“红…
百年清华:清华学堂受惠…
刘庭华:比较老子、孔子…
林少华:文学翻译的生命…
周明华:期待教改路上多…
何中华:通过“水”的意…
最新热门    
 
高培华:孔子对于法治的态度新探

时间:2011-9-26 11:03:39  来源:不详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称赞子产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孔门的为政之道,与子产并无不同。

 

    那么,为什么子产治郑游刃有余,而孔子却在鲁失位,周游列国又四处碰壁得不到重用;连孔门弟子坚持孔子之道,也难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呢?

 

    这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切不可作简单化的判断。既不能说孔子及其弟子缺乏政治才干,更不可武断地归于孔子保守、开历史倒车之类。笔者以为,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原因:一是春秋末年还普遍实行着世卿世禄制度。子产若非公孙,即便有幸为卿,也难以在“国小而偪,族大宠多”的郑国成功地执政。而孔子及其弟子既非公族子孙,亦非强卿之后,出身中下层而凭个人才干跃居卿位已属十分罕见,执掌国政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更是难上加难。孔子的政治悲剧,总的说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当时难以实现的悲剧。孔子为政于鲁,外挫强邻以捍卫主权,内尊君权以强公室、抑私门,基本目标是富国惠民强兵,促进鲁国强盛。其为政的基本方略,对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而言是“足食,足兵,民信之”,要求执政者宁可饿死也不能失信于民;对民众而言则是“庶-富-教”,对民众施教既有礼乐教化,也有军事训练以备战的内容,并非单纯“以德治国”。有论者说孔子把信义置于民食之上,让人民宁可饿死也要守信,实在是误读或曲解。这比刘宝楠[注: 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宝应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优贡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宝坻等县知县。]《论语正义》的解释,是明显的退步。平心而论,孔子的为政目标和基本方略,与子产相差无几[注: 相差无几 拼音:xiāng chā wú jǐ无几:没有多少。出自宋·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二者皆非良法,相去无几也。];但在政治操作层面,缺乏子产那样对于人性“无欲实难” 的透彻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使人们“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的巧妙驾驭。这大概就是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关键性区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