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东方品格能救世? 郭世佑…
莫砺锋直言国学热不正常…
国学应该设为独立学科—…
学者:国学≠儒学,应是…
透视文化回归 国学复兴…
透视文化回归 国学复兴…
方朝晖:国学是安身立命…
国学要与时代共鸣——光…
国学网受邀参加北京大学…
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
最新热门    
 
国学视野中的审美人格

时间:2011-9-27 9:57:31  来源:不详

在当前多元文化互生的氛围中倡导国学的胜景,赋予建构中华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家园的时代性,处于精神层面的审美性人格的建构,在当下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构建。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中有著名的“孔门十哲”之论,指孔子以颜回为首的十位弟子分别擅长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完善了他们的人格修养。三国魏刘劭的《人物志》,不仅是人物品鉴的重要著作,也是人格修养的方向指南。徐复观先生在《中国文学精神》中说:“所谓‘人格修养’,是意识地,以某种思想转化、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使抽象的思想形成具体的人格。”在“人格修养”基础上审美性人格的建构更具有艺术化的想象,也更能留给人们一种带有风雅之美的享受。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也说:“余尝作文论中国文评特色,谓其能近取诸身,以文拟人;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在古典文学艺术中,人格修养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注重审美性人格的修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兹以此文,来谈谈国学视野中“审美人格”的建构。

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审美人格”建构的重要条件。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构建。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庭坚确切地道出了这首词的境界,它传达了苏轼精湛的艺术修养与雅洁超俗的情怀。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晚唐的诗论家司空图[注: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应试,]在《李翰林写真赞》中评价李白时也说:“水浑而冰,其中莫莹。气澄而幽,万象一镜。擢然诩然,傲睨浮云。仰公之格,称公之文。”借助李白的画像把李白仰视浮云的高洁情怀表露无遗。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使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这就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来表达这种审美理想与情感寄托。《庄子·刻意篇》中说:“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在庄子的哲学里,“真人”也就是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其与天地自然同在。这是立于宇宙本源而生发的人生感悟,在艺术上是一种至高审美的人格追求。

“审美人格”的建构需要磊落坦荡的胸怀。如果说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