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留名心理驱动下的汉晋树…
历史深处探国民心理 中…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天净…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心理红楼:鲜花长在牛粪…
简析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心…
论析心理原理在广告传播…
试论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
《开明国语课本》课本活…
《开明国语课本》课本活…
最新热门    
 
留名心理驱动下的汉晋树碑之风与史传写作(3)

时间:2011-12-12 13:28:13  来源:不详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附托墓主以求留名的现象也变得更为普遍。欧阳修在《集古录》中收录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南乡人”为司马整所立的《晋南乡太守碑》,其碑阴题名可见者多达三百五十人,“其磨灭者犹有二十余人,人皆有邑姓名字。” [3](P1137)赵明诚在《金石录》中收录晋武帝咸宁年间(公元275—280年)所立《大长秋游君碑》,[1]其碑阴题名者“凡二百五十三人” [4] ](P368)(;又收录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晋护羌校尉[注: 隶属范围 官名。 掌管事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西羌联合匈奴,围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使李息、徐自为率兵击破西羌。]彭祈碑》,其碑阴“题名者凡三百十二人”。 [4](P372)显然,希图“附托”墓主而留名后世的人,在数量上已超过了东汉。同时,欧阳修在论及《晋南乡太守碑》碑阴题名时指出:“碑阴官属,何其多邪,……当时犹于其间以取士。” [3](P1146)也就是说,附托墓主而留名碑阴,除单纯的留名之外,还可以增加入仕的机会,这使立碑的政治功利的目的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热衷于为逝者立碑而镌名碑阴者数量大增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由于留名后世被如此看重,因而名门大族[注: 名门大族 拼音: 解释: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mingmendazu]和权势显赫者,对碑文内容极为讲究。东晋中期,孙绰以文才著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7](P1547)这显然是对留名极度重视的一种表现。而赵超先生在《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中收有西晋惠帝元康三年(公元292年)《晋故处士成君之碑》,[11](P5)这已不是为官员,而是为普通士人立碑留名了。可见,“好名”心态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因而,桓温 “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12](P3248)的名言出现在这一时期绝非偶然,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留名后世的极度渴望,只要能够留名,即便留下恶名而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了。与之相适应,希望借助先辈的名声来提高自己身价者,也不乏其人。《晋书·袁宏传》中记述说:袁宏曾撰《东征赋》,在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未载桓温之父桓彝,桓温“知之甚忿”,当面严辞质问袁宏道[注: 据说为苏轼的后身。-yuanhongdao]:“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 袁宏在赋中没有记述陶侃,陶侃之子竟然“于曲室抽刃问宏”,为何不将其父亲记入赋中。 [7](P2391)可见,先辈的“身后名”受到人们何等的关注,为使父辈留名,后人已经到了以诛杀相威胁的程度。


    而在两晋十六国时期,通过史书留名,同样被人们认为是优于立碑的“最佳选择”,“显名于竹帛” [7](P1274)是人们的最大愿望,不能留名于史书则是臣子之遗恨。“世为西土著姓”的敦煌人段灼,在给晋武帝的上疏中便说:“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之恨二也。” [7](1341)而“身虽云没”,但能“书名良史”,是颇受人们称许并被视为楷模的行为。 [7](P1571)这种心态,在十六国境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