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华羽:媒体不应追求畸形…
装裱行业的文化追求(2)
装裱行业的文化追求(3)
装裱行业的文化追求(4)
百年卓越·合作发展  两…
关于大小谢对诗歌的追求…
王蒙著《庄子的快活》选…
刘玉栋:对文学的追求永…
试析冲淡平和的诗意追求…
赵季平:文艺追求不朽
最新热门    
 
追求卓越,却不失灵魂——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大学的使命

时间:2012-1-10 10:19:43  来源:不详

    今天的教育,已经与大批量生产、市场策划和价格挂钩,也与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规模效益等概念拉上关系。目前,教育越来越被人视为一种生产“模式”,是故也同样受制于生产力的相关“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生产力”这个议题。

 

    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特别的生产力?要从数量、质量、原创性、探索力这四个方面去探究。

 

    教育界和有关部门需要确定培育教育人才的模式,并确定教育事业实质上带来了什么效果。大学固然要着重培育出拥有丰富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教师,但也要避免把这种培育变成为追求大学排名的竞争工具,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传统人文价值。

 

大学发展不能迷信所谓“国际化”

 

    张炳良(香港教育学院校长):今天的全球化大多意味着向西方(主要是英美)资本主义及其制度产物靠拢,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一定真能促进国际主义或世界主义的价值。如果国际化真正推广全球意识或世界主义,便应倡导一种多元面向的发展过程,趋向发展强调“多元文化”的大学。真正的全球化应是稳固地植根于跨文化滋养和互相学习之上,而非效法或靠拢任何一套“普遍性”的基准,这样做会改变或戕害本土特质的多元表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