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日学者共同探讨“中国…
《敦煌遗书库》数据库打…
香港学者曾志雄:司马迁…
学者萧放谈当代中国灯会…
香港学者庐明德:古今中…
古典名著翻拍为何多雷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最新热门    
 
学者谈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时间:2012-3-4 22:04:53  来源:不详
我说讲国学要从《大学》、《中庸》谈起呢?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过去还讲六经,五经之外还有讲音乐的《乐经》,但《乐经》失传了,所以只有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文化核心部分,是科举时代、帝制时代,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主要读本、主要考试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任何版本的四书五经,一打开就是《大学》,《大学》文章很短,大概一顿饭的工夫从头就看到尾了。它是告诉人们如何学习、一个人立在世上如何做人的这样一篇东西。所以《大学》实际上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大学》的头一句话怎么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你看两个光明的明,明明德。是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上,生来就有一种智慧,就有一种德性,叫做明德。这智慧、德性可能是我们没有发现,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有一些欲望,把它遮蔽了。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去发现这种固有的德性,让它重新焕发出来呢?通过教育,教育就是明明德,让那个明德彰显出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教育好,“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孔子说的,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能够自己做好修身和培养自己的话,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有才的人。
  下一个是“新民”,新旧的新,人民的民。这个新旧的新,好多都写成亲爱的亲,实际它的本意是新旧的新,古人经过考证,断定这个字是新旧的新。
  什么是新民?新是动词,民是老百姓,新民,使老百姓弃旧图新、面貌一新,思想更新。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的面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大学之道还有第三句话,“在止于至善”。先解释“至善”,就是尽善尽美,最好,最优秀,最佳境。再说“止”,停止的止,停止不动了。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不动,到达最美的境界,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最完美无缺的那个程度,你才能可以停止,你设定一个最高的目标,设定一个最高远的理想,这是你的追求,你如果追求到了,你可以停止了,追求不到,你要努力。止于至善,一定要设定高目标,一定要不断地努力才可以停止。
  你看,《大学》开宗明义,实际上它讲了学习方法,讲了人生的目的,讲了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国学它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接着再解释两段。“知止而会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告诉我们,你在学的时候,要有一个目标,知止,知道应该到哪里停止,明确了那个最高的目标,你才能够定下来,你才能够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然后认真思考,才能够不断地有所收获,所以《大学》又告诉我们学习方法。
  《大学》又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用现在的白话说出来,就是说一棵树有根儿有梢,一个事儿有头有尾,你知道什么是头,什么是尾,什么是重,什么是轻,什么是该做的首要的东西,什么是次要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差不多找着门儿了,你就差不多入了道了。那么,什么是本末呢?一步一步弄清楚:“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说你想把你的一个地区治好的话,要先把你的家庭管好,“欲齐家者,先修其身”,说你想把你家治好的话,你要先把你自己修养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