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日学者共同探讨“中国…
《敦煌遗书库》数据库打…
香港学者曾志雄:司马迁…
学者萧放谈当代中国灯会…
香港学者庐明德:古今中…
古典名著翻拍为何多雷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对话学者仲呈祥:用文艺…
最新热门    
 
学者谈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时间:2012-3-4 22:04:53  来源:不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你想你自己要修养好了,要先把心摆正了,“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说你要想把心摆正的话,你先要有诚恳的态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说你要想踏实下来,有真诚态度的话,就需要明白什么是好的东西,明白事物的道理。那么要明白事物道理应该怎么做呢?“欲致其知者,在格物”,什么叫格物?做事情,具体解剖实践事物。
  中国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之物,它是讲究实际的,要格物,要做事情,要通过事情的解剖,通过做事情来懂得道理。
  所以古代读书人要治国平天下,从哪里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洒扫,一进退,全是道理。你别看小事,扫地、洒水、迎接客人、怎么样对人有礼貌,这都是很大的学问,要从身边的事儿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开始,这又是《大学》给我们提供的一个人生之道和学习之道。 
  中庸不是调和,
  而是坚持原则
  《中庸》是什么?《中庸》就是传达孔子道的核心。孔子有很多的教育理论、处世哲学,核心是什么?核心两个字——中庸。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当中,中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朱熹说了一句话,说“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开天辟地,中庸作为一种根本的道理就存在着。尧传位给舜,当时说了一句话,说你掌管天下要怎么做?“允执厥中”,就这四个字。只要你掌握了中,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中是什么?中是不偏不倚,是正好,是没有错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提倡阶级斗争为纲,从五四以来,我们提倡激进的革命,砸碎旧文化,反对中庸之道,包括鲁迅的文章里边经常批评所谓中庸之道,说不能行中庸之道。这实际上对中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呢?中就是原则,就是正确,就是最高道理规则,根本规律,这就是中。中是中规中矩,庸是坚持不动。
  中庸不是调和,恰恰相反,中是坚持原则。坚持了原则,正确的人支持你,反对的人也心服口服,矛盾也可以化解。不坚持原则,你偏袒了一方不是中。调和不是中,调和是偏颇,中庸不是调和。
  河南人你问他说这个事儿中不中啊?他说中。咱们这边也有这么说的,靠近鲁西也这么说,差一点儿不是中。 
  那么,中庸怎么样可以掌握呢?《中庸》这里面也说了,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怎样学习?《中庸》这里边有两段话,我们可以把它记住,一段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之。什么意思?博学,我要学的多;审问,经常不断地要发问,不懂的就问,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慎思,要精密地思考、认真地思考;明辨,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我才能够更加牢固、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明白道理;笃行,要做,知道了就要做。通过这样,我们可以掌握事物的原则,中庸之道,可以了解事物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所以国学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世界上的事物,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但是要强调,我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