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温家宝引述诗词受关注 …
非法盗捞海底文物愈演愈…
政协委员谈古玩市场乱象…
中医药界委员:有喜有忧…
政协委员呼吁制定明清皇…
政协委员评说外语热
提案议案追踪·厦门大学…
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
詹祥生委员:加大文物保…
足迹:政协委员调研题目…
最新热门    
 
政协委员谈古玩市场乱象:监管有漏洞 法律遭曲解(1)

时间:2012-3-15 11:18:31  来源:不详
所谓汉代玉凳和玉梳妆台即是典型事例。

王战认为,“古玩市场99%都是假货”的主要原因是真品太稀缺,经过非法途径流入市场后,因为“物以稀为贵”而出现虚高的价格。

对此,文物专家们表示,不能以经济学思维揣测古玩旧货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规律在文物市场并不完全成立,国有馆藏文物不是国家粮库的储备粮可以通过投入市场平抑物价。由于文物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资源,以及每件文物所蕴含的不同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永远是短缺的。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一件文物的交易价格更取决于买家的对其蕴含历史和艺术的喜好程度,而非供求关系。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古玩旧货市场的假货遍地、乱象横生?委员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味追求保值增值和奢靡的心理,颠覆正确的文物和艺术品价值观。一些持有大量闲散游资的所谓收藏家们对文物收藏的认识与投机买卖土豆、大蒜等农产品并无本质区别。变味的文物收藏热促使[注: 促使 拼音: 解释: 1.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cushi]所有的藏家都追求那些形式精美、价格高、出手快的文物,只要能升值,即便明知是假货也有人买卖,反正能找到更傻的下家,一个很有文化的收藏行为已经演变为滑稽的“博傻”游戏。张廷皓委员举例说,曾有一批所谓辽代金镶玉器物,竟然用秦始皇[注: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兵马俑为底本,装金装彩,手执京剧道具式兵器。再比如,一件所谓汉代太极白玉塔,高78厘米,采用多个时代的工艺:“浮雕、平雕、圆雕、镂雕、包金、镶嵌、彩绘",更违反历史常识的是,其上竟刻有“光武年制"的所谓款识,只要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汉光武帝刘秀[注: 刘秀(前6-57年),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公元25-57年在位。新莽末年,海内分崩,]的年号是建武和建武中元,而绝非刘秀死后的谥号光武。许多经手者都明确知道是假货,但这些违反历史和考古规律的伪冒品,最终仍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

那么,这些精明的施骗者和受骗者为何愿意完成看似难以完成的买卖?张廷皓委员点破其中各自算盘:有的以奇珍异宝为名,哄抬价格,愚弄善良的收藏者,牟取暴利;有的以捐献为名,欺世盗名,骗取更大利益(比如,有的甚至提出建博物馆,换取低价土地使用权);有的以送礼为名,行贿赂之实(比如,有人将几十万元的画作送礼,向受礼人透漏卖画换钱的地点,引导受礼人去他自营的收购点出售,有的画作反复送出回购达五次之多:有的以质押为名,骗取银行高额贷款(比如,华尔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