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任国征:“雨”“雪”总…
任国征:从宋朝笔记故事…
任国征:从两则对联解读…
任国征:京剧里的“雪中…
任国征:清朝“存在”多…
任国征:从《洪奕家书》…
任国征:傅斯年如何看待…
任国征:也谈古人教子
“90后”的代际特征:更…
鹿钟麟:曾把溥仪逐出故…
最新热门    
 
任国征:钱穆如何看待科举考试?

时间:2012-4-3 12:57:00  来源:不详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时说:“(二)消融社会阶级。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考试内容单纯,可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国史新论》第259页,三联书店出版)钱穆的意思是说,因为每人只要经过个人的勤奋好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就没有必要聚众起义,或者联合起来争取地位,从而维护皇权。

 

    再查阅更多国际上的资料时,意外发现了马克斯·韦伯的类似观点,他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注: 君主:统治者,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时期称谓不同,中国古代称“皇帝”,“王”,其它国家多称“国王”,“女王”,“大帝”等等。-junzhu]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儒教与道教[注: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道教在民间有着分布广泛的信徒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daojiao]》第168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韦伯接着又从微观角度论述说:“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第171页)

 

    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出现在1920年左右,钱穆的观点出现在1951年。他们的观点从中西文化角度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深刻指出了这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